馬金銀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結合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筆者對初中班主任日常的管理工作進行了總結歸納,剖析了以人為本的含義和以人為本理念對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人為本的應用辦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以人為本;情感訴求;教學計劃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是學生由小學生涯向高中生涯的過渡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習和體驗對學生整個人生都將產生重要影響。這一時期的學生剛好處于青春期,會產生一些叛逆心理,因此班主任要正視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學生的“校外監護人”這一角色。班主任的工作職責不同于其他專門任課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時間不僅僅在于課堂之上,也包括了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班主任是學校和學生之前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班主任應認識到自身的重要性,以科學的管理方法投入到教學中去。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來源和含義
“以人為本”這一概念在我國古書中以文字形式最早被明確提出的是春秋時期的管仲,管仲提出的“以人為本”理念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我們既要繼承又要超越。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是把人類的生存作為根本,把人視為社會活動的主體和資本。顧名思義,以人為本的中心是“人”,它強調了人的重要性。把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強調的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了學生的重要性。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求的以人為本進行教學管理,意在強調的是進行人性化的管理。將學生作為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的主體,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解放學生的天性,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管理。在進行日常管理時,班主任應時刻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通過當今先進的管理方法,減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利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用自己的行為舉止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精神,促使學生參與到班級日常管理中,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人為本的應用
想好管理好人格初步獨立期的初中生,需要形成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為本要求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好班主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對班主任消除距離感,建立親密關系。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初中班主任進行班級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建立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班主任的能動作用
家長將孩子交托給學校,學校將管理的使命賦予了班主任,所以班主任要承擔起家長和學校的重托。班主任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責任人和監護人,也可以稱之為學生的“第二家長”,作為班主任應該建立良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班主任的能動性作用,主動承擔管理重務。本著對每一名學生負責,對每一位家長負責的態度去進行工作,建立博愛的胸懷,只有具備了愛人之心,才能真真切切為學生付出和工作。
班主任作為管理的主體,要不斷提高自我修養,以身作則,用行動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用真情感染學生,建立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賴感。例如,當學生出現遲到和早退現象時,如果班主任直接采用懲罰的方式和批評的話語去管教學生,可能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只能在表面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認識不到遲到和早退給他們帶去的真正損害。面對這一問題,班主任可以側面對學生遲到早退的原因進行了解,如果是客觀原因所致,可以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機會幫助學生進行克服。如果是學生主觀因素導致,可以選取恰當的時機對學習進行教育。并且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保證自己從不出現遲到早退情況,嚴格控制好上下班時間,通過實際行動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力量。
(二)站在學生的角度和立場進行管理,促進以人為本
想要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前提是傾聽學生的心聲。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訴求和想法,才能在管理中以人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和管理。在了解學生的想法時,班主任要秉著認真的心態去細心觀察學生的動態,這樣才能發現平時注意不到的細節。在做管理工作時,讓自己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時刻提醒自己學生尚處于發展階段,沒有形成成熟的價值觀念,作為初中班主任應該具備一顆包容大度的心態去管理學生,而不要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和學生相處。例如,在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發現一些班主任在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總是用傳統的思維方式進行判斷,用刻板的眼光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而沒有對事情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容易引起學生的不滿,使得師生之間產生誤會。學生會班主任漸漸產生隔閡,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也阻礙班主任的日常管理進程。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班主任應該主動建立好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和處理問題,通過細心觀察,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和內心想法,構造和諧美好的師生關系。
(三)平衡好班主任管理的尺度,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
班主任需要有一個平衡的尺度,在嚴格管理和寬松管理之前把握好平衡。在實踐工作中,個別班主任因擔心和學生如果過于親密,會使得學生對班主任產生忽視的心理,所以總是以一副嚴厲的面孔去進行管理。這種過于嚴格的管理,會湮滅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賴,讓學生不自覺的遠離班主任,進而影響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有效溝通,也會阻礙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制約了學生的自由和想象力。相反,另一類班主任管理過于寬松,造成學生松散的態度,這樣學生容易沾染一些不良惡習。所以,班主任要把握好平衡的尺度。在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比如,一些班主任不便點明的事情交給班干部處理,這樣既能鍛煉班干部的組織協調能力,也能使得學生更樂于接受和改正,營造寬松平和的班級環境。
(四)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進行個性化管理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認知。作為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以人為本。班主任應該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進行充分了解,因材施教,遵循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每一名學生,應該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點,發現每一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例如,針對一些理解能力較慢,但是比較積極上進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多和這類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幫助學生找到更便捷和易于理解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一些先天比較聰明,具有學習天賦而馬虎、粗心的學生,班主任應該積極鼓勵并認可其優勢,恰當的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化解馬虎習慣,形成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成績??傊?,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班主任要有針對性管理策略,不應一概而論,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五)結合家庭,鞏固管理成果
學生是一個人各方面性格和品質形成的重要時間段,這個時間段不僅需要學校老師們的加強管理,還需要學生的家長帶動下促進,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學生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多多和學生父母溝通,能夠準確了解到學生的性格與優缺點和興趣愛好等,這樣能夠讓學生快速的成長,能掌握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班主任還可以通過開家長會,微信,或者班級的微信群通知家長如何對學生進行優質高效的家庭教育,還有增加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和家長互換校內,校外的各方面信息,為學生全面人格發展提供保障。
結束語:
作為初中班主任,應該肩負起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質、取得優秀學習成績的重任,不負家長的期望和囑托,讓學校生活成為初中生的美好體驗。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來開展各項工作,有效地應用好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唐明偉.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藝術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46,75.
[2]李偉邦.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82.
[3]鄭燕.初中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研究——以寧波D中學為例[D].杭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