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傳統文化教育要求也逐漸加深,教育中對中國特色及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重視程度加深,中職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升學生道德品質及素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間的契合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 語文教學;傳統文化;中職
引言: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升級,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成為教育發展方向,我國重視“以文載道”方式進行語文教學,通過與傳統文化的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主動性,豐富教學大綱學習內容,靈活教學方式,調動中職語文教學主動性,強化教師知識儲備及教學水平的提升,從容應對語文考核要求的同時,滿足我國漢語言文學及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要求,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緊密結合,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高品質的技能型人才。
一、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間契合的重要意義
(一)傳統文化是中職語文教學提升的重要輔助
中國傳統文化是經過千年的積淀,具有我國特有的文化特征,內容豐富且廣泛,為我國文化既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學中重視傳統文化的結合,是對教學效率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關鍵,重視將我國傳統及民族文化的傳承,穩步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起到關鍵性作用。我國傳統文化內容較多,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將教學大綱、課文相結合,引導學生拓寬思想意識,結合我國傳統文化精華,深刻理解語文教學內容,滿足教學的深度需求,從根本上提升我國素質教育。通過傳統文化的引入,中職語文教學效率將不斷提升,從容應對考試需求,點滴滲透到實際教學當中去,全面推進中職語文教學水平。
(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是中職教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搖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重視專業技術的培養,忽視素質教育、道德教育的培養。通過將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奠定良好的職業道德基礎。通過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實現以文載道,在語文教學大綱學習的基礎上,強化學生愛國、愛崗等意識的貫徹,滿足思想意識教育的需求。同時通過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積,調動學習主動性,推動學生高素質教育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也是對教師知識持續儲備、教學水平重要提升基礎,深化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靈活教學方式,為中職教育行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深化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契合
(一)發揮“以文載道”模式契合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
我國中職教育行業發展較為迅速,并能及時掌握教學目標,滿足各行各業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我國自古以來都以“以文載道”方式進行教學,教學及思想意識培養水平較高。例如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將傳統文化融入,滿足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拓寬學生思維,滿足教學需求及文化的傳承。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三國時代的講解,為學生展開中華歷史的發展歷程,與現代歌曲《三國演義》主題曲相結合,展現我國文化的貫穿力量,并積極根據內容對諸葛亮引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周瑜“東風雨不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等詩句進行學習,拓寬學生知識面,深刻領會傳統文化中古詩詞的魅力,同時對詩詞文化的傳承進行講解,對詞牌進行講解,對我國詩歌進行分析,達到文化傳承目的,奠定學生文化基礎。
(二)重視教師在傳統文化基礎的累積
我國在中職教育過程中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對語文教學重視程度不足或流于表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多以照本宣科、一言堂方式進行教學,教學方式及方法枯燥,不能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及引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收集相關知識,滿足教學需求,豐富教學內容,靈活教學方法,為教師知識儲備及教學水平提升帶來重要的提升,通過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提升教師素質,通過日積月累的傳統知識儲備,滿足中職教育不斷發展需求。
(三)豐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方式
1、重視多媒體教學方式運用
中職語文教學不能簡單將傳統文化在課堂上簡單灌輸,重視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運用,滿足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穿插學習。例如在唐詩二首教學過程中,一是,將李白《將進酒》教學過程中,可將央視科教頻道視頻《子午書簡唐詩十家·李白》視頻引入到教學中,通過對李白的詩歌風格進行學習,將唐朝文化及酒文化進行解讀,并提出李白其他的酒詩,如《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杯》“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需酣暢萬古情”,運用課件展示實例,引導學生學習李白豪邁的詩句,通過對詩人的理解,對人生進行的剖析,拓寬思想意識,將傳統文化優秀思想融入到意識中。二是,對白居易《琵琶行》進行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古曲琵琶演奏音樂《霓裳》、《高山流水》等為傳統樂器進行學習及賞鑒引入教學,在詩詞學習的過程中,對我國傳統樂器及音樂了解,對白居易所處年代及寫作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為學生提出意境品味、情感體會的要求,運用傳統樂器與詩歌相結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滲透傳統文化。
2、重視教學后的運用
重視對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后的靈活運用,為學生提出讀后感、讀書筆記等學習要求,進一步深入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文化遺產,深化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鍛煉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語文教學水平,滿足中職語文教學需求,拓寬學生知識及思維面,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意識。
結語:中職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間的契合,不僅能滿足中職語文教學要求,還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重要作用。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具有眾多智慧積淀,在語文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基礎,靈活教學模式,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日積月累、點點滴滴滲透到學生思想意識中,滿足教學大綱學習要求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主動性,促進師生共同學習及知識提升,運用我國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研究學習,升華思想意識的重要途徑,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求,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范劍鋒.論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04):153+161.
[2]白慧平.中職語文課堂傳統文化的滲透[J].職業技術,2018,17(01):63-64.
[3]張興偉,梁玉柱.將文化傳承元素融入中職教育語文教學初探[J].科技視界,2017(30):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