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仕元
摘 要:小學是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的最佳時機,數學老師在對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習慣過程中有著重要影響。那么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基于此,本文從多個角度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及相關舉措方面進行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教學 學習習慣
引言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對小學生的成長過程將會帶來很大的正向促進作用。隨著家長和老師對小學的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因此如何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小學生養成更加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這一現實情況也要求小學的數學老師具備更多的教師責任和教學興趣,并且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方面進行著重培養。[1]
一、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所應具備的良好學習習慣現狀及相關建議
小學數學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在能夠對數學課程方面進行教學之外,還需要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地數學學習習慣,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獨立地進行思考,并且能夠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所帶來的樂趣,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在數學教學方面讓小學生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并且在養成良好、高效的學習習慣。基于此,本章節對我國當下的小學生如何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了簡要論述,并且提出了兩點建議。[2]
1.我國當下的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學習習慣現狀
筆者通過對國內一些小學的數學老師進行訪問調查之后發現,發現國內許多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一些較難的數學作業不進行思考,而是直接摘抄同學的數學答案;小學生在數學課堂的聽講過程中,部分學生出現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與同學進行接頭交耳的情況。這些現狀的出現,并非是因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而是學生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問題。
2.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具備哪些好習慣的一些建議
(1)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完成日常的數學教學任務之外,還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培養小學生對數學問題能夠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具體來說,筆者認為老師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通過將一些知識點進行結合,來考察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例如老師每次在上課前幾分鐘,給同學們出一道和上次課程知識點相關的數學題,讓學生進行四五分鐘的獨立做作答,在進行具體的講解過程中,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點方面的點撥,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小學生加強對上次數學課程知識點的強化記憶,防止一些學生對知識點出現混淆記憶,還可以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然后再對題目進行具體講解,之后再開始講述新的課程。在筆者看來,通過這種課前講述數學例題的方法能夠讓小學生對數學課程更加熱愛,讓他們明白數學課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科目,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難,還可以幫助小學生養成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具體來說,小學數學老師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小學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多引用一些和實際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自我思考,盡可能地自己找到答案,這將會在對小學生在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數學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認為,小學生一旦具備了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將會在日后的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習效率將會變得十分高,這樣一來,在老師教學的過程中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另一方面,筆者認為學生對數學課程中的知識點掌握是數學成績穩定的保障,因此,筆者認為小學生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還應該對數學課程的知識點能夠良好地掌握。[3]
結語
我國當下一些小學數學老師在對小學生的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此,筆者認為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在小學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這也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希望對小學的數學老師能夠起到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金風,吳畏,馮新驊,李倩,程亞歌.少數民族地區初中生數學學習現狀探析——以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4(02):92-96.
[2]侯中華.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分析[A].《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4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1.
[3]李興懷.在中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學教育研究會.全國高師會數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學教育研究會:,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