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永
摘要: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應如何去面對英語這個充滿挑戰的學科,應如何去看待學生這些未來的世紀之才,應如何去對待豐富多彩的課堂,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們深深的意識到一名教師應有先進的理論充實自己,應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水平;師生關系;多元評價
新課標中提出,在高中英語教育階段,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樹立能學好英語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關注每一個學生,針對其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應該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態度。一直以來,人們都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傳授者,師道尊嚴的思想特別嚴重。學生就認為教師是知識的海洋,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所以,一直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看法慢慢地發生了改變,學生已經成為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幾輪的教材改革和不斷的經驗積累,迫切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從原先過分關注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更多地關注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從原先過分關注聽和讀的訓練,轉變為“聽說讀寫”四項訓練的全面開展。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間的聯系,有意識地將各種生活實例和游戲等引入到知識點的講授中,讓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重視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各項訓練,在溝通和交流中加強合作和獲取新知的能力。
一、注重課前教學設計準備
每個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吃透教材,研究學生,備課做到精益求精,課堂上精講、少講(25分鐘左右)。如關鍵是講什么,是講答案,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還是講思路、講方法;同是講思路講方法,是直接告訴學生思路和方法,還是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思路,發現方法。最后保證拿出15分鐘時間進行針對單元重點知識的練習檢測,或讓學生合作學習,去討論、辯論甚至爭論。把堂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互聯網逐漸普及的今天,各種教學信息也能較為輕易的獲得。于是有的教師認為,備課就是在網上下載一些資料,自己拼湊一下就可以了。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如果這樣的課件應用于課堂,也可能會使課堂顯得熱熱鬧鬧,但是由于教案是直接在課堂上的套用,不一定適用于自己的學生,致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不相吻合,學生收效甚微,教學效率就不會高。我們倡導的教學前的備課應當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徹底吃細、吃透教材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知識點。首先,要有自己的靈魂。我們要將“拿來主義”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既要看我們對教材本身的熟悉理解是否透徹,又要看能否用我們的思想去將材料細化、整合成自己的“那碟菜”。就像廚藝高超的大廚,同樣的原料,不同的人烹飪,自會是不同的味道。總之,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同時,也要充分“備學生”。教材內容的講述,離不開它的接受者----學生,所以必須要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才能更貼近學生,更有利于其接受。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氛圍
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積極的人生準則來維系,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傳統的道德標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一些行為準則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師生關系主要決定于教師的職業道德以及個人素質、修養。課堂有效教學,教師應采取平等、民主的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思索,從而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上講到相關內容時,教師可適時地呈現一些目前最受學生歡迎的熱門話題,讓他們有話可講,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大膽講英語,自覺練習英語。對于口語表達困難的學生,鼓勵其大膽用英語發表見解,從而促使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主要是通過語言交流來傳遞信息,用語義表達交流中的表層內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教師的教學語言就顯得極為重要。教師的教學口頭語言,應該是經過加工提煉后的一種情真、詞切、精美、形象生動具有較高教育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藝術性語言。英語教師要善于運用抑揚頓挫、清晰明朗的語音語調,輕重緩急適當的語言節奏,生動、富有感染力以及適度的幽默語言配合多種句型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反過來,作為教師也要堅信每位學生都不僅能幫助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夠幫助自己提高教學水平。以前,我對一些差生缺乏耐心,總覺得他們不僅拖班里的后腿,還阻礙自己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課堂提問只喜歡提問學習好的學生,只愛和學習好的學生交流。結果,師生關系不協調,教學任務就越完成不好。
三、對課堂與學生的多元評價
多元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而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多元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也為個人提供有益的反饋,為學生所在的社區提供有用的資料,這樣有利于學校,家長和社區的合作,幫助學生進步。評價以促進發展為目標,課堂教學評價也應遵循發展性原則,把評價指向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設計的優化,指向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評價應該減少甄別、鑒定和獎懲功能,突出診斷,促進功能。評價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更重要的是關注教師在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的進步以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體現的專業發展。評價的發展性要求課堂教學評價必須突出其過程性特征,必須突出教師在課堂評價中的主體作用。確定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念,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突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參考文獻:
[1]朱麗大,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反思,英語教師,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