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閱讀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質疑,從而使學生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本文對數學閱讀的教育功能進行分析,并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閱讀;小學數學教學;課題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要能夠對數學知識有透徹的理解,就要求學生要具備較強的數學閱讀能力。理解是以讀為基礎的,數學教學實際上是數學語言的教學,通過閱讀,讓學生理解數學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
一、數學閱讀的教育功能
(一)數學閱讀能提高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數學交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數學信息的接收、加工、傳遞等環節。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使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都離不開數學交流。而學生在進行數學交流的過程中,需要以數學語言為載體,所以要提高學生的數學交流水平,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學語言能力。通過數學閱讀,能夠促進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交流,有助于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使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然后,再以此為基礎,形成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高效的進行數學交流。
(二)數學閱讀有助于充分發揮數學教材的作用
數學教材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大部分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教材進行的。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材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將教材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就需要通過數學閱讀進行。比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學中,教材中展示的內容,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對“克”和“千克”這兩個單位有正確的認識。通過對教材進行詳細的閱讀,學生才會明白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1克大約有1個2分硬幣那么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如體重。如果學生不進行數學閱讀,就無法理解教材中的這些內容,教材的價值也就得不到有效的體現。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正確認識數學語言的精準性
數學方面的語言不僅包括文字,還包括數學符號、公式、術語等,這些語言都具有精準性特點。所以,在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精準的閱讀數學語言,否則很容易對數學語言產生歧義,進而影響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運算定律”的教學中,對于“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學生在理解時要注意表達的精準性,即和不變的前提是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而不是等號前后的和不變。即加法交換律可以用字母a+b=b+a來表示,3+6=2+7不能使用加法交換律。如果學生在閱讀加法交換律時,沒有注意到其中的關鍵點,就會在實際做題的時候出錯。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進行數學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閱讀的準確性,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以免產生題意方面的歧義,以及避免影響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判斷和理解。
(二)數學閱讀要求學生認真仔細
在數學閱讀中,學生必須要注意到其中的細節問題,才能準確的理解數學知識。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語言十分嚴謹,在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論證的時候,必須要有充足的論據。所以,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需要認真的閱讀每句話、每個術語、每個圖表等,才能夠正確的領會其中所表達的內涵。比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學中,關于角的度量方法:把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角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學生在閱讀此方法時,必須要認真的體會其中的每句話、每個字,掌握其中的關鍵字詞,才能在實際度量角的時候按照正確的步驟操作。即學生要理解與量角器中心重合的是角的頂點,如果與其他點重合,就會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同時,0°刻度線要與角的一邊完全重合,再觀察另一條邊指向量角器的哪個位置,讀出其對應的度數,就是被測角的度數。如果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不夠仔細、認真,就會在實際操作中出錯。
(三)通過讀寫結合進行數學閱讀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寫,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還能使學生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并且,教材中的一些公式、證明的推導過程并不詳細,兩步之間存在較大的跨度,如果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將其中省略的步驟詳細的寫下來,則能使學生的閱讀更加順利。而在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中,還可以將一些反例、變式、知識結構圖等總結在相應的位置,為以后的復習奠定基礎。比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將豎式計算過程寫下來,在每一步的右邊記錄下要點。而如在進行48 37的豎式計算時,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十位對齊。通過這樣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反復練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并且,當這些內容詳細的記錄在課本相應的位置,或者記錄在筆記本上,能夠作為學生以后復習過程中的重要資料,有利于學生更加高效的復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不斷創新的過程中,通過加強數學閱讀量和擴大閱讀范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從而有助于充分發揮數學教材的作用,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進步。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時,教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語言的精準性、要求學生在數學閱讀中要認真仔細,并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進行數學閱讀。
參考文獻
[1]羅小青.閱讀讓數學學習煥發生命活力[J].讀與寫,2018,(11):48.
[2]賈改珍.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8,(2):1.
[3]羅麗娟.讓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綻放[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2):763,762.
[4]吳春云.享受數學閱讀,暢游數學海洋——關于小學數學閱讀的一些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7,(28):59-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