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華
摘 要:筆者依據實際案例詳細分析新課程理念之下,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到的問題,希望可以在日后初中物理教學環節中,起到一定促進性作用,對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及教學效果做出保證,促使學生逐漸走上一條全面發展道路上,最終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分析
1問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之下,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不單單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后應當讓學生掌握一定學習方法,與此同時也應當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及三觀進行培養,新課程理念之下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到的問題是,教師教授的是什么,學生學到的是什么,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到的是怎樣的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使用到的是怎樣的方法。怎樣才可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促使學生養成優秀的學習品質,引導學生逐漸掌握一定學習能力,并讓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一定探究精神,上文中所說的這些內容,是新課程理念引導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切實關注的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
一個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應當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科學合理的態度,才可以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1道德品質
依據物理新課程標準當中提出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這種教育功能應當充分發揮出來,這一世新課程理念之下的整體教學目標之一。為了可以實現上文中所說的教學目標,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促使學生成為一個愛國和熱愛科學的人,可以對自身的行為負責,并展現出來公民應當具備的社會責任感,為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科學的態度
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地區的力學教學,都將培養學生和許可相關的科學態度當成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促使學生可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大自然的美好形成深入的認識,并對未知的事務有充分的好奇心,養成一定探索性精神。
2.3興趣培養
愛因斯坦曾經提及到過,興趣其實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成功的重要開端,也是獲取知識的初始環節,是養成求知欲的重要基礎。學生在養成一定學習興趣之后,就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師開展的各項活動當中,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假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養成學習興趣,那么就有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厭學情緒,依據相關調查工作得到的結果顯示,只有當教師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在課堂當中增添一定數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創設出來學生樂于接受的興趣活動,才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促使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效果得到保證。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探究當中,在實驗的過程中,怎樣捕捉實像、觀察實像是重難點問題。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去尋找實像,并且告知學生怎樣做才可以獲取清晰度更高的實像,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一般不會太過重視物距和像距之間的相互比較。筆者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會著重在這個環節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必要的情況下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學生可以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想要對凸透鏡成像規律形成深入的認識,不單單需要得到比較清晰的像,也需要對像的大小和正反進行觀察,并且像距和物距之間的相互比較也應當得到充分地重視。當學生現在實驗探究環節中得到引導之后,學生對實驗探究的信心就變得更強一些。在實驗探究進行的過程中,探究的重難點逐漸顯現出來,怎樣才可以對虛像進行觀察,虛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在此背景下筆者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回憶在平面鏡成像以及觀察水體當中的魚的過程中,形成的像需要怎樣觀察,同學們就會思考在找尋虛像的過程中,既然在光屏當中是沒有辦法得到的,那么就可以直接用肉眼觀察。筆者在此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凸透鏡當成是平面鏡,將蠟燭的火焰當成是小魚來看待,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了解到的是,在觀察虛像的過程中,需要從光線的逆向去觀察,才可以將其找尋出來,物體和像實際上在凸透鏡的同一側上,在筆者的引導之下,學生相互合作之下都觀察到了虛像,可以這么說,在教師不斷的引導之下,學生都可以將這個實驗完成,在實驗過程中探究到的規律十分全面,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4結語
依據上文中的敘述,在新課程理念引導之下,培養學生學習品質、提升學習能力并引導學生養成一定探究精神,可以為學生學好初中物理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除去應當向學生傳授知識并引導學生養成學習技能之外,教學過程以及學習方法也應當得到充分地重視,這其實是一種跨越型的教學模式,會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構建出來一種嶄新的教學思想,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從而學生也就可以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最終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雙穴,張炳繪.初中物理教學實現“生活化”的途徑[J].發展導報,2018,06,22(019).
[2]呂建麗.如何突破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難點[J].學周刊,2018(19):83-84.
[3]蘭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N].山西青年報,2018-05-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