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潔麗
摘 要:幼兒階段是其孩子萌生規則意識,并形成初步規則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家長應該注重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讓孩子在規則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規范。本文從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對學前教育階段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對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策略
一、幼兒意識的現狀分析
1.通過實踐的結果
通過實踐調查,我們發現許多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隨意打斷他人講話、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不按照要求隨意走動、與他人打鬧爭搶以及隨意丟棄雜物等行為。
2.資料調查的結果
根據相關調查可以知道,目前已經有大量學者開始注重幼兒規則意識缺失的調查,同時也有一些具體研究將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中所做出的所有違規行為進行歸納總結。因此可以發現,現如今幼兒的違規行為已經非常普遍,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便是幼兒的規則意識有很大的缺失。
二、規則意識缺失的原因
1.規則缺失
幼兒本身規則意識十分薄弱,經常會做出違規的行為。這其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教師或家長沒有給幼兒制定規則,讓其明白哪些行為能夠被允許,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導致其對于規則認識十分模糊。其二,有些教師或家長在制定了規則之后,卻沒有及時執行,使得孩子降低了對于規則本身的認識,認為其是否需要遵守皆可,從而忽視規則本身的約束力。其三,有些教師與家長在規則執行方面沒有做到一直,對于孩子的行為有時執行,有時則選擇不執行,使得規則的意義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
2.錯誤學習
重復他人的動作行為是幼兒的天性,但是幼兒心智尚不成熟,不懂得如何正確選擇模仿對象。因此,其模仿對象不僅僅只是生活中的父母、老師以及伙伴,還有可能是電視機、圖畫書以及童話故事中的虛擬人物。同樣,一些不良的反面榜樣也會被幼兒模仿。當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其他人隨意插隊卻沒有人制止的時候,他便會以為這種行為是被允許的。從而在之后的生活中予以模仿,進而養成不良習慣。不僅如此,如果幼兒發生了違規行為,教師或家長對其做出的回應不當,則同樣有可能導致錯誤學習發生強化。例如,有些幼兒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在家中大鬧,做出了違規行為。如果家長此時選擇妥協,回應了幼兒的需求,則會讓幼兒產生只要自己肆意嬉鬧便會得到回應的想法,進而將其不斷加深。
三、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方法
1.尊重幼兒個性,制定符合其健康發展的活動規則
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該將規則作為孩子的行為指導規范,因此規則的在執行與執行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避免盲目地強調幼兒對規則的適應,而是應該讓孩子在了解規則、理解規則的前下,遵守規則。如在幼兒園管理中,孩子的吃飯、睡覺、學習等活動都是要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而一些孩子由于不理解規則常常引起混亂,這時教師就應該對規則進行講解,讓孩子了解規則的內容,并了解遵守規則帶來的好處,這樣在就提高了其在一日生活中遵守規則的積極性。
2.重視圖標的輔助引導,幫助幼兒增強規則意識
在學前教育中,教師要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孩子的思維能力有限,其對于抽象規則常常難以理解,或者由于種種原因記不住規則,這時教師在教學管理中就可以利用圖標,隨時隨地為孩子指明行為規范,以強化其規則意識。例如為了強化孩子洗手的規則,教師可以在盥洗池上用醒目的字體和圖畫,為孩子分步解釋洗手的過程,讓孩子明確“洗手了,排排隊,卷起袖,抹香皂,手心手背手指間,洗完手后水關掉。”這一規則內容,并在洗手過程中自覺遵守。
3.融規則于游戲中,讓幼兒感知各種規則
角色游戲一直深受幼兒的喜愛,通過模仿、扮演各種角色,讓幼兒學習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的行為準則。因此,教師可以靈活地將各種規則融入到幼兒的角色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與學習。例如:在“超市”游戲中,知道顧客付賬需要排隊;“閱讀吧”看書需保持安靜,不能大聲喧嘩;“小司機”開車需看清交通標志,謹慎慢行等等。幼兒在游戲中相互交流著彼此的經驗,逐漸了解到每個地方都有規則,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則。
4.善于用表揚、鼓勵來強化幼兒執行規則
積極的評價會讓個體對自己的某一行為進行強化。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表揚、鼓勵,讓孩子體會到遵守規則所獲得的成就感。例如在吃飯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孩子的觀察,對吃飯過程中不說話、不掉飯粒、不剩飯菜的孩子進行口頭表揚與實際獎勵,這樣其他孩子在教師行為的引導下就會“有樣學樣”,強化自己的吃飯規則。
5.利用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的教育同等重要,在學前教育中,幼兒園應該積極建立家園共育體系,讓孩子不僅能在幼兒園遵守規則,還能夠將這一習慣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來。在這一方面家長應該做好對孩子的示范引導,從自身做起、言行一致、遵守基本社會規則,并加強與教師溝通聯系,主動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交流教育方法,以做到家園一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培養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學前教育階段,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基于此,在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幼兒園、社會、家庭的共同配合,需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地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從而讓孩子在規則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這對于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