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 肖琳
[摘 要] 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領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需要學生具有對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學等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互動式、探究式、實驗設計、案例分析等多種實驗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改善傳統理論為主課程的學生接受度。教師將授課方式由傳統型的“傳授式”轉變為“引導式”,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方式則由機械的“拷貝型”轉變為“創造型”,進而從“經驗型”接受人才成長為具備“科研型”探索能力的綜合創新性人才。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素材,配合梯度性的增加問題難度,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其鉆研精神和學習的自主性。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多維度教學;創新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5. 091
[中圖分類號] F061;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5- 0223- 03
0 前 言
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領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需要學生具備將經濟理論與數學和統計邏輯相關聯的能力,將經濟現象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目前已普遍開設,但教學中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課程定位不明確、理論教學比重較大、學生沒有綜合運用時機等,這些問題造成學生雖學習了計量經濟學等分析課程,但實際定量分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并未達到實際培養目標。
1 轉變教學方式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真正動力,優化教學方式、培養創新精神、鍛煉創造能力,是現代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只有教學方式的創新才能實現創新教育,才能塑造創造型人才?;A教育課程作為傳統理論課程總會出現接受、死記、機械訓練的現象,教學改革倡導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1-3]。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學生處于被動服從地位;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評價問題,學生毫無評價的權利;學生產生了問題,教師的任務就是解答學生的問題,教師把解決學生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缺少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4]。雖然現階段已有很多課程在嘗試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改變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對于很多傳統基礎課程來講還依然存在教學方式滯后的問題,計量經濟學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5]。
本課題的多維度教學創新研究就是要打破傳統教學方式,而要改變目前的教學現狀。探索怎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探索怎樣發揚教學民主,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利等。要想真正實現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目標,就必須改革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將授課方式由傳統型的“傳授式”轉變為“引導式”,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方式則由機械的“拷貝型”轉變為“創造型”,進而從“經驗型”接受人才成長為具備“科研型”探索能力的綜合創新性人才[6]。
1.1 課堂教學內容改革
綜合上述內容,在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將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與軟件操作相結合,使學生得到更為感性的認識,從而淡化理論內容的抽象性[7]。對于教學內容中的數學推導,考慮到經濟學本科階段大多數學生數學程度較為薄弱,為不影響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在不影響學生對課程知識理解的前提下,通常做弱化處理,不過分強調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把重點放在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上,重點培養學生對經濟現象及數據的邏輯關聯性思維。
將現實經濟變化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構建特色案例庫,要特別注重針對學生專業領域選取與其自身關注點相關的經濟熱點作為案例素材。從而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關系,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1.2 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除了教學方式與內容的改革外,還應注重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最終學生最在乎的往往是如何才能獲得較高的課程成績,所以一個具有引導性、實驗價值的課程綜合考核方式,往往對學生主動學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首先要求學生做好Eviews軟件學習的準備工作,包括閱讀相關資料,提前形成基本概念。以48課時的必修課為例,24課時重點進行理論教學,24課時重點以案例分析+學生實驗分析為主,也可以在12課時基礎理論教學后,采取以“1節理論課+1節軟件操作課”的教學模式。在實驗室機房讓學生通過“即學即用”的方式,鞏固和強化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動手能力。此外,要求學生以自我為單位,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對經濟學的理解,以及自身關注的經濟領域現象,結合未來學位論文的興趣方向,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4周~6周,完成確立研究問題、收集相關數據、建立分析模型、得出分析結果等共4個環節的工作,最后形成完整的實驗報告。指導教師根據報告的完成情況打分,報告需具備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結論四個部分,合計100分,其占最終成績的60%。最終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嘗試由學生向其他同學出題目的方式,考其他同學,通過同學間的互動爭論理清經濟學各變量間的相互關系與應用。
其次,本教改項目要求教師及時整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現的常見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根據其共性和特性分類納入課件中,通過互動討論的方式與學生產生共鳴。教師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鼓勵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的方式初步解決實驗設計中的問題;在實驗設計過程中,通過師生間的多次交流和討論,修改與完善實驗內容,通過討論—理解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8]。
最后,將出勤情況、平時作業和實驗報告全部納入考核范圍形成多維度考核,采用加大實驗過程在總評成績中的權重,減輕或取消傳統理論型期末考試,讓學生將更多的學習重心轉移至實驗練習及知識點運用中來。此方式旨在綜合評價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引導學生更加注重實際使用能力的鍛煉。主要內容包括:40%平時成績,主要由出勤(20%)、平時練習5次(10%)、課堂互動5次(10%)三個部分組成;期末成績60%,主要是實驗報告,研究背景(20%)、研究目的與意義(20%)、模型設計與分析(20%)、模型結果說明及結論(40%)。
2 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面向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2015級金融專業學生共發放200份,有效問卷185份,有效率92.5%。下面主要從教學內容及安排、實驗效果、實驗設計與教改效果、知識掌握程度四個方面具體分析,最后就如何提升教學效果做針對性探討。
2.1 教學內容及安排
從教學內容及安排的反饋信息來看,81.08%的學生認為課程中的案例和例題有助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91.89%的學生滿意目前使用的教材,同時由于案例主要是針對金融專業學生撰寫的有64.86%的學生認為課程中的案例不僅有利于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對其他經濟現象的理解,這表明還需豐富例題和案例庫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求學生預習Eviews軟件相關資料方面,有16.22%的學生閱讀過并且覺得有用,這說明輔助資料+提前預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學生總體使用效率不高,這反映出學生缺乏主動性,今后還需通過其他方式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完成率。在課時安排方面,有75%的學生認為一半理論一半實驗的教學方式有利于知識的掌握,甚至有12%的學生希望能更多的增加實驗課時,他們認為這樣的方式比傳統的理論教學更生動。
2.2 實驗效果
出勤率方面,僅有61.6%的學生為全勤,但實驗課程的出勤率卻高達81.2%,這說明學生并非完全不愛學習,而更愿意通過軟件操作、實驗案例討論這樣的方式。學生上機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看不懂分析結果(占67.8%)、經濟學理論不足(占61.9%)、軟件不熟練(占57.8%)、對題目的理解和分析不足(占42.6%)。當遇到問題時,35.6%的學生選擇向教師請教,45.2%的學生選擇向同學請教,還有19.2%的學生直接選擇放棄。從最終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來看,一半以上的學生都不是自己獨立完成,更傾向于形式上的交差了事。
學生認為未來可以進一步改善的方面主要有:(1)軟件操作可以講得更細一點、慢一點,多一些步驟練習;(2)授課內容中可以再多一些實例,讓學生多一些舉一反三的練習;(3)進行實驗是可以再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復習,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將軟件分析與實際理論相結合。學生認為自己要改變的主要有:(1)加強課前軟件預習,更多閱讀相關參考書;(2)加強對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3)上課認真聽,課下及時復習,多練習軟件操作并熟記其含義;(4)提高積極性,有不懂的地方多問多練習。
2.3 實驗設計與教改效果
本次教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設計的各項內容,雖然這樣的方式增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但考慮到小組學習方式中普遍存在“搭便車”的情況,所以這樣的方式是最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學期末,最終完成并提交實驗報告的學生共計170人,有效完成率達到91.89%,這主要是因為實驗報告在最終成績中占比達到60%的緣故。從數據來看,僅有27%的學生對實驗設計有興趣并全程自己獨立完成了實驗的各項環節。盡管每個學生的實驗完成度不同,但57%的學生表明自己已經盡力了;其余學生雖然是在教師壓力下被動地完成了實驗,但是他們還是參與了實驗設計的部分工作。86.8%的學生認為這樣的方式是有益的,這主要體現在知識的綜合運用、Eviews建模經驗、研究的啟發和興趣提高等方面。但在確立研究問題與變量選擇階段,學生很少主動向教師提問或交流,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22.2%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46.6%的學生想法模糊,16.2%的學生想法明確,僅有15%的學生想法明確且愿主動回答。由此可見,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是一個普遍現象,它是互動式、討論式教學最大的障礙。
2.4 知識掌握程度
“學”與“教”的配合是教改能否成功的關鍵。實際情況來看,全勤的學生僅為61.6%,23.7%的學生缺課2次,10%的學生缺課3~4次;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的學生不到一半;62%的學生課后學習時間每次不足1小時,23.3%的學生課后從不復習,僅有4.2%的學生課后主動學習每次平均2小時以上。沒有充分復習和預習的保證,就不可能消化課堂中所學內容并完成作業,所以預計至少有一半學生的作業是參照其他人,僅有35%的學生能獨立完成。
3 實驗教學對理論課程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46.6%的學生對于老師的提問有模糊想法卻不愿主動回答,62%的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在1小時以內,45.2%的學生遇到問題更愿意求助于同學,若針對以上學生提高其學習效率,則會有51.27%的學生響應,加上16.2%的主動學生,則教學效果大大提高。教學改革應集中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聽課效率、改革授課方式、結合先修課程知識點等方面,注意理論與實驗課時占比,提高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理論知識與實驗應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理論知識扎實與否決定了實驗課的理解能力。所以,雖然教改強調加強學生實驗動手能力,但仍要協調好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教學內容,突出其連貫性和應用性,使學生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有更深的感性認識。
4 結 語
通過典型案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互動交流意愿,是互動式、討論式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此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受到其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如果學生是從教師這里接觸一個全新的事物,則很難開展有效討論,所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能與其未來發展方向一致的案例素材,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配合研究難度的不斷升級,并最終培養出學生的鉆研精神??衫眯【毩暋咐治?、典型錯誤辨析等方法,通過變換授課節奏、反轉課堂、有獎搶答等方式,用以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培養工程,需要全體教師的努力和參與,否則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學生固有的學習狀態,也就無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彭長生.文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與改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6):15-18.
[2]張長青.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4):148-150.
[3]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18-22.
[4]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6):33-36.
[5]柯健.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1):108-111.
[6]李磊.基于多任務驅動的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1(22):263-265.
[7]姜學勤.《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及提高途徑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9-41.
[8]李磊.本科計量經濟學“任務驅動型”教學改革探討[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3(1):62-67.
[9]敖建大.多維互動的創新性課堂教學——問題探究教學模式[J].數學教學研究,2002(7):2-4.
[10]葉芳艷.科學教學中運用“體會學習法”的實驗研究[J].教學月刊,201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