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偉興
摘要:不良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變。作為老師,都希望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取得優秀成績的關鍵,也是一位學生良好素質的體現。有一位專家說得好:學習成敗不在于智力差異,而在于良好學習習慣的積淀。因此,結合多年教學情況及對取得優秀成績學生的研究,來探討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預習;課堂;復習;審題;作業
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成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認真預習、閱讀教材的習慣
新課程標準提倡先學后教,學生學會課前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不但能對新課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而且還可以找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在聽課時做到有針對性地聽課,使聽課效果更佳。“課前預習”是學生在上課前初步理解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及復習學習新知識所要運用的相關知識的過程,它是學生自我探索、思考、質疑的學習過程,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新課的內容,了解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而且在預習過程中,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作為問題提出來,這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發現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呢?
1.引導學生自學,獨立閱讀課本
書本是無聲的教師,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來源。數學教學同樣要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閱讀。老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看書,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內容,學生不易看出重點,教師要提前布置預習任務,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尋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則。有的教材內容,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可由學生先做嘗試性練習,再與書本對照、印證,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內容,學生能獨立看懂,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看書,然后組織交流所得,進一步消化理解。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引導學生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預習回歸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能結合教材特點,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并能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之前,我先布置學生回家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讓學生感知這些物品的面和邊有什么特點。
二、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忽略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喜歡他們,甚至會因為他們成績差而厭惡他們,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在課堂上變成“流浪兒”,無人關心,無人過問,從而對學習失去信心,不主動,甚至不參與學習。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對學困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多贊許,少責備,充分利用一些基礎性的題目讓學生回答,當學生答對馬上給予表揚;如果學生答錯就加以鼓勵,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多創設培養學生自信心的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度不一的題目,有的放矢,對學困生降低難度,降低要求,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交流,既能使學生主動思考,發表意見,又可活躍學生思維,增大思維強度,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從而對問題的理解更豐富和全面,還可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我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創設合作交流的機會。如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與自己的同桌討論,或者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討論,最終得出結果。這樣的方式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與同學合作學習的習慣。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充分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互相探索,積極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長方體的表面積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每部分的面積怎樣得來,各部分之間有什么特點,有沒有簡便的方法計算等等。
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認真做題的好習慣
要想使學生正確地解題,審好題是關鍵。首先要教育學生學會認真審題,這是解題的基本功。比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我會教育學生認真審題,弄清題目中誰是單位“1”,單位“1”的量是否已知,再確定用什么方法解答。數學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認真審題,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做題的習慣。四則混合運算是學生最難得滿分的題目,為什么呢?很多學生不是不會做,而是做題不小心,導致最后結果很難有學生全對。因此,我教這個知識要求學生看準數字、看準運算符號,分析數字的特點。而且要一步一回頭,就是每做完一步就檢查一步。
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成就成功。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提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喻平.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