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珍福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中學作文教學在不斷發展之中形成了許多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對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應該看到,仍然有很大一批學生對作文課程普遍存在抵觸情緒,交上來的作文時常是東拉西扯,七拼八湊,假大虛空。面對這樣的問題,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與探索,總結出以下幾條針對農村中學生活化作文的教學途徑,希望能與廣大同行共同學習探討。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活化作文;教學途徑;探討研究
農村中學和城市中學需要有不同的作文教學方法。農村生活的環境與城市區別很大,從田野農莊到山間密林,從普通農家生活到新農村建設,只有在充分利用了農村優美環境和豐富活動的基礎之上,農村學生才可以寫出貼近現實、生動自然、感人至深的文章。
一、觀察是寫作的要素,注意日常的積累
初中生作文應是在多角度觀察生活的前提下,發現生活中的精彩,抓住事物鮮明的特征,寫出自己的感悟和認知,表達時要力求有創意。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訓練的過程中,要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引導學生學會用心觀察生活和品味生活,把日常獲取到的生活經驗概括積累成寫作素材,從根本上為學生解決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狀態。好的作文一定是有滋、有味、有內涵的生活總結。
如何把作文寫得富有生活哲理性,能夠成功吸引別人閱讀呢?生活表面上看起來日復一日,波瀾不驚,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每一個小的細節都蘊含著特有的規律,讓學生去發現、去解讀,非常有趣。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美好,不去尋找是難以發現的,而且,即使被發現了,許多的美好也會轉瞬即逝,如果不去珍惜,不去記錄,這些美好就再也無法拾起了。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把他們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事物轉化為寫作素材的儲備。只有對生活細心持久的觀察,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深刻,文化素養才能提升。學生對原始積累的寫作素材進行精準的提煉與深加工,才能呈現出有意義、有內容的優秀作文。
二、農村生活環境是農村學生作文創作的基礎
言之有物的作文寫作離不開學生所處的環境。從古至今的許多文學大家都是擅長描寫身邊景物的,比如描寫南國水鄉、記述塞外風沙。周圍的環境觸發了作者良多的感悟,他們在文字中寄托了自己對身邊環境深厚的情感。寫好農村生活化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話勾勒出農村生活的美好。作文是人與人交流的方式,是心與心撞擊的表達,把個人領悟到的周邊事物講述給其他人,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讓讀者感覺到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作文寫作中觀察是如此重要,而由觀察而引發的感悟又稍縱即逝,那么隨時的記錄就成為必不可少的步驟了。語文教師應要求學生堅持按周寫觀察筆記,并親自為他們批改,定期評比出筆記優秀者,請其他同學向優秀者學習。學生形成這樣的習慣之后,一定會有效地提升觀察力和感悟力。只有充實的生活積累才是學生寫作的起點和源泉。生活經驗是寫作的源泉,不過僅有生活經驗是遠遠不能寫出好作文的,沒有好的寫作方法和適當的寫作技巧,想寫好作文仍然是紙上談兵。好的文章來源于獨具慧眼地觀察生活,生活是寫作之本,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好的文章需要從平常人和平常事中發掘出不尋常。
三、寫作和評改生活化,作文走向生活化
寫作的過程應該保持著輕松愉快的心情,過多的限制會使學生難以提高寫作水平。語文教師可以嘗試著不要對學生進行過于苛刻的寫作字數限制和寫作時間限制,在開頭不必要求學生必須按照套路寫出如何深刻的文章含義,也沒必要指定學生在文章結尾處一定要有寫出升華主題的論述,為學生打破層層的思維界限,讓他們試著用說的語文來寫作文,去掉他們文章中的模式化,力求語言自然親切,要讓學生喜歡上作文,讓他們作文課上有的寫,喜歡上寫。學生對寫作的恐懼消失之后,他們會從被安排寫作文過渡為喜愛寫作文。對初中學生來說,生活化的場景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降低了作文的寫作難度。
以往的作文評改,教師常常會在學生作文本上羅列出一大堆的缺點,再寫上一些優點,評出作文等級,寫下評語,發給學生。這樣的評改方式,學生很多時候并不能認真去對待,可能只是掃一眼,扣上作文本就算完了,下次同樣的寫作缺點還是會出現。采取面對面的作文評改方式,直接與學生交流寫作中的優點與不足,讓他們真正領會到老師的評改意圖,并安排他們按照要求把文章重新寫一遍,接著再評改,直到原來的寫作問題不再出現。這樣的評改方式能夠使學生切實有收獲。教師的評語采取直白的聊天式語言,生活氣息濃厚,能夠說到學生的心里去,學生是非常樂于接受的。
在班級內部請同學們積極投稿,選擇出優質文章推向班級黑板報、校園刊物以及外界的雜志、網絡等媒體,使學生的作品走向廣闊的生活領域,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質量。
農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學要多維度地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從周邊的環境出發,思考屬于農村特有環境下的生活真諦。對比傳統單一的作文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值得廣為提倡。
參考文獻:
[1]吳應海.透視2017年中考作文題(上)[J].初中生寫作,2017(11).
[2]張璇.為有源頭活水來:成長作文導寫[J].好家長,2017(Z1).
[3]侯守斌.2017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解析與例文[J].全國優秀作文選(初中),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