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連
摘 要:計算能力是初中階段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學生的計算方法、運算技能和思維能力之間的有效結合,更是學生解決學習問題、解決生活問題的必備技能之一。初中階段的很多學科都對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也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具有一定的培養作用。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求實精神,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初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此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初中物理學科是和計算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包含有大量的概念、定義、定理、法則、定律,對學生的物理學習進行考查,就是把以上理論知識經過綜合融歸到一起,然后以計算的形式進行的,所以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能夠以清晰的思路,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正確的計算,就可以大力優化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的效果。但是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卻是讓廣大教師為之頭疼的一項教學任務,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正確,思維能力不健全,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對物理知識不能靈活地應用,都嚴重制約了初中生物理計算能力的提高。那么我們應當從哪些角度入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從概念教學入手,夯實計算能力基礎
初中物理是一門規律性極強的學科,其理論知識多數是以概念或者公式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只有保證學生深入理解了物理概念,準確把握了物理公式,有效掌握了物理規律,才能在計算中靈活應用這些物理基礎知識,才能實現對所給題目中已知要素、未知要素的準確探究,才能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運算方法進行計算,保證計算的準確性,提高計算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物理公式當中每一個字母所代表的不同的物理量,了解字母內涵的物理意義;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不同物理公式所適用的不同范圍,避免發生混淆;然后,要讓學生明確物理公式中出現的物理量都是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狀態或者特定的情況使用的,決不能互相混用;最后,還要讓學生明確公式中不同的物理量都具有獨特的單位,在計算時一定要明確分清,不可發生錯用、誤用現象。只要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嚴謹的、系統的強化與訓練,學生自然而然會形成一種統一的認識,形成一種縝密的思維,避免在計算過程中出現錯誤和偏差,實現物理計算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從解題方法入手,培養正確計算思維
想要保證學生的物理計算能力有效提升,讓學生掌握足夠牢固的基礎知識僅僅是第一步,還需要能夠把基礎的概念和公式進行正確的運用才是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計算思維,能夠以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進行計算,確保計算能力的更大發展。教師可以從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層次對學生進行指導,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隨機應變和靈活計算的能力。比如這樣一道題目:想要對山體進行一次爆破,使用了一條長度為96厘米的導火索進行引爆。已知導火索的燃燒速度為0.8厘米每秒,如果工人點燃導火索之后用5米每秒的速度迅速離開,在爆炸前他能否跑到500米之外的安全地帶?這道題目中給出了多個已知條件,同時答案也已經十分明確,但是計算的方法卻非常靈活,可以從路程、速度、時間等多個角度進行計算最終得出正確答案。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思考,保證學生計算思路的拓寬,并讓學生從計算中獲得更多的計算樂趣,讓學生充分享受到計算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對計算的更大積極性與主動性,保證學生計算能力的更大
提高。
三、培養良好計算習慣,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首先,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第一步要“看”,也就是在審題過程中要準確看清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對于數字和單位等物理量都要有一個準確的感知,并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第二步要“想”,也就是要對已知量和未知量進行深入的分析,思考應當通過哪個公式進行計算,單位應當如何進行換算等。第三就是“算”,要進行細致、認真的計算,避免出現差錯。其次,要進行驗算。一定要沉著應對計算,尤其是遇到數字比較大、計算過程比較繁瑣的時候,更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靜思考、細致計算,并對計算的結果進行核對,對單位進行核對,對書寫的格式進行核對,避免出現錯誤。
總而言之,只有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才能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生活中、工作中靈活應用計算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才能讓學生成為一名真正能夠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合格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夏海才.提高藏族學生初中物理計算能力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2(9):142-143.
[2]殷艷婷.重視物理計算題解答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探微[J].成才之路,2017(27):92.
[3]龐富.初中物理解題能力與數學能力的共同提高[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