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講授的是我國母語,也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高中語文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將難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也難以理解文本內容與思想內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進行課堂活動探究,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如何提高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并提出具體的培養策略,希冀促進高中語文教學可持續延展與創新,促進學生激發語文學習興趣,提升語文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創新教學;語文思維;學習興趣
一、 引言
當前我國教育新課程改革進程不斷發展,教育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突破,但是高中語文教學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與機遇。在語文課程改革過程中,雖然嶄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但是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凝滯的教學觀念,難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語文思維能力也受到束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必須從學生角度思考探究,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完善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從而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如何加強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
二、 語文思維概念與特點
(一) 語文思維概念
語文思維指的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對文本內容進行綜合思考與研究,通過結合自己的認知與理論知識,形成想法與概念,總結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創新的過程。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語文思維是極為重要的內容,如果學生一味地背誦文章,或者是進行知識點積累,卻不進行思考探究,即使能提高語文學習成績,也會導致學生的語文思維與造詣處于固定模式,一旦遇到新型的語文題目便無從下手。所以在實踐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語文思維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學習。
(二) 語文思維特點
1. 思維互動交流: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扭轉傳統、凝滯的教學局面,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探討交流,通過課堂交流與討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對于不喜歡語文知識學習的學生,也能夠提高注意力,進行探究課堂活動,有助于增加課堂活躍氛圍。通過思維交流,有助于促進學生思考探究,能夠運用客觀眼光看待事物。2. 思維范圍拓展:例如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到,便思考蘋果為什么往下掉,從而發現萬有引力。開展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思維拓展。高中學生身心發展雖然尚不完善,但是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思維能力,根據相關調查顯示,人腦中有絕大部分能力并未被挖掘,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三、 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會導致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難以將語文理論指導應用于實踐內容。學生只有在語文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塑造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學習方法,才能夠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美好,對語文學習充滿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一) 提高學生探究水平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夠提高學生探究能力與思維能力,包括記憶能力與觀察力、聯想力等學生具有的語文思維能力,能夠積極地探索各類語文問題,對于復雜內容也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探討交流,在此種學習模式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
(二) 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教師與學生針對某一語文內容探討交流,使學生能夠在無形中產生發散思維能力。由于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個體,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大不相同,在討論過程中可能會針對結果有較大的差異和意見,通過深化討論,學生能夠分析答案的正確性,部分答案會被學生自主淘汰,經過一致的討論后,探討結果能趨于一致。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與幫助,能夠完善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學生在相關問題的學習下,能夠具有探索欲望,結合已知規律與教材內容,有效分析相關知識,有助于發散學生的語文思維,學生也能夠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進而增強辨別能力。
(三) 提升學生審美情感
語文,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人文性,包括政治、文化、地理、道德、經濟等學科內容,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時應當科學應用各類學科知識,實事求是地引導學生,增強語文知識認知。語文課堂具有自由性,語文問題答案也更加多元化,所以教師在語文知識講解時,應當展示語文內容的藝術美觀性。語文內容主要包括語言美與意境美、形象美等各類要素,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富有感情地向學生講解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完善思維情感。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同時有效融入自身的知識積累與情感,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與思想道德認知。所以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能夠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正確認識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創新并扭轉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拓展學生語文思維,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四、 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 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意識
由于高考的壓力仍在,所以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高中生的任務較為繁重,學習時間也極為倉促,語文知識學習通常要支配很多時間,所以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時,也會倍感壓力。形成語文思維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與努力的,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開展語文思維培養工作,但是高中語文任課教師輔導學生形成語文思維與創新意識的同時,必須要形成嚴謹的教學態度,采用創新型教學方法,能夠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充分帶動學生的語文學習態度。例如:學習《短新聞兩篇》這樣能讓學生初步掌握短信息與新聞報道要素的文體,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后關注新聞聯播,有助于掌握新聞報道要素,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同時,能夠豐富并積累寫作素材。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與學習,教師組織課堂探討交流,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的趣聞軼事,或者是社會熱點話題,進行口頭新聞聯播,也可以將重點立足在寫出個人感受,能夠將學到的語文知識全面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有助于學生立足于社會的多元化發展,不斷創新語文思維。
(二) 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與教學模式,拓展學生的發散與辯證思維
高中語文課程中有眾多的課后練習與辯論活動,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課本內容,并且充分應用一些需要的教學資源,開展各類的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開展語文思維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養成觀察生活、分析生活并體驗生活的精神,能夠將辯證思維融入日常寫作與交流過程中。例如:進行《師說》《離騷》《蜀道難》《赤壁賦》等古詩文講解時,文章有部分通假字與深奧拗口的句子,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感情充沛地認真領讀,合理掌握朗讀的節奏與語感,在講解時能夠做好課前詳細準備,針對學生不懂之處進行個別指導。將教學內容與語文思維有效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提高語文思維。例如:學習《孔雀東南飛》這類題材的古詩文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自主準備演出工具,有的學生準備臺詞,有的學生準備道具,通過小組合作扮演,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根據文本內容,通過自編自導豐富話劇表演內容。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能夠提高語文知識素養與專業技能,有效結合各學科知識,加強與地理、歷史與政治等文科知識的有效銜接,才能夠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認知能力。
(三)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拓展學生語文思維
在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開展課外作品閱讀活動,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在閱讀知識時,不要只局限于教材內容,應當豐富學生生活視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課外作品閱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向學生推薦具有吸引力或者是通俗易懂的書籍,例如精美詩歌與散文、人生哲理文章等。例如:學習魯迅先生的散文后,教師引導學生研究魯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分析當時中外的社會環境。學習莫泊桑的微型小說時,建議學生了解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學生可以應用互聯網渠道獲取不同國界的學科知識,能夠做到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拓展語文思維,擺脫時間與空間的束縛。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時期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教師應當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通過思維培養,增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課堂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正確的引導與幫助,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夠加強生活化教學引導,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有效講解,使學生增強語文知識認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李嘉文.論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D].河南大學,2013.
[2]趙濤.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科教文匯,2012(17):94-95.
作者簡介:
劉敏,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