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妍
【摘要】目的:探討子癇前期易感孕婦應用規范化護理的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行常規護理的25例子癇前期易感孕婦為對照組,并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應用規范化護理的25例子癇前期易感孕婦為觀察組。比較兩組妊娠結局、心理狀態。結果:對照組胎盤早剝、產后大出血、低出生體重發生率均高于觀察組,SAS與SDS評分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子癇前期易感孕婦,規范化護理可優化妊娠結局,改善心理狀態,維護母嬰安全與健康。
【關鍵詞】子癇前期;規范化護理;妊娠結局;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3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034-02
子癇前期指的是妊娠20周后,孕婦出現蛋白尿、血壓升高等表現的臨床病癥,可發展為子癇,引起昏迷或抽搐發作,產生多種并發癥。子癇前期高危因素包括年齡、血壓、體重指數以及每周體重增加率等,從中可篩選出易感孕婦[1]。臨床研究表明,及時對子癇前期易感孕婦進行規范化、科學化、預見性護理干預利于降低疾病發生率、改善妊娠結局、提高孕婦生活質量[2]。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子癇前期易感孕婦應用規范化護理對妊娠結局及心理狀態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行常規護理的25例子癇前期易感孕婦為對照組,并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應用規范化護理的25例子癇前期易感孕婦為觀察組,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2841±309)歲;孕周20-28周,平均(2527±211)周。觀察組:年齡23-36歲,平均(2839±302)歲;孕周20-29周,平均(2538±207)周。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如入院宣教、環境護理、產后指導等。觀察組應用規范化護理,主要內容如下:①專業化健康宣教:向子癇前期易感孕婦講解子癇前期常見癥狀、發病規律、治療有效性、護理必要性及自然分娩等知識,囑其取左側臥位、充分休息。②針對性心理干預:向孕婦說明積極預防可有效避免子癇前期發生,不必過分擔心,但需加以重視;對于存在頭暈、頭痛癥狀的孕婦應予以解釋與安慰;通過輕音樂、放松療法、深呼吸、家屬支持等助其舒緩情緒。③飲食指導與院內管理:囑低鹽飲食,即鹽攝入量<3g/d;重視蛋白質攝入,>80g/d即可;予以高維生素飲食,尤其是維生素D;定期檢測體重,檢查尿常規,監測生命體征;保持病房空氣流通,予以吸氧支持,30min/次,2次/d。④規范化子癇前期護理:密切觀察孕婦子癇前期癥狀與體征,及時告知醫生;于子癇患者口中安放開口器,避免其因后墜或舌咬傷而窒息;昏迷者需取平臥位,禁飲食、頭歪向一側,維持呼吸道通暢。
13評價指標比較兩組妊娠結局、心理狀態。(1)妊娠結局:胎盤早剝、產后大出血、死胎、低出生體重。(2)心理狀態:分別于護理前、護理1個月后,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3]與抑郁自評量表(SDS)[4]評價,SAS包括心慌、害怕、焦慮、消化道癥狀、睡眠障礙等20個項目,SDS包括低沉、想哭、抑郁、批犯等20個項目,均采用四級評分制,>50分為焦慮,>53分為抑郁,得分越高則心理狀態越差。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妊娠結局對照組胎盤早剝、產后大出血、低出生體重發生率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心理狀態對照組SAS與SDS評分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在臨床產科較為常見,其易引發重度子癇,進而影響母嬰健康與安全。子癇前期屬于一種妊娠期高血壓進展性疾病,目前,臨床上對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相關研究指出,子癇前期胎盤血管發生內皮細胞損傷與血管重組阻礙,容易引發低出生體重、死胎、早產兒、新生兒窒息等多種問題,而母體伴隨著病情發展,常常不得不提前終止妊娠[5]。故而提前對子癇前期易感孕婦進行干預十分必要。
規范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化、科學化、標準化護理干預模式,能夠從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心理干預、子癇前期護理等多角度、多層面為子癇前期易感孕婦提供護理服務,可全面滿足其身心需求,減少疾病發生或控制病情發展。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胎盤早剝、產后大出血、低出生體重發生率均高于觀察組,SAS與SDS評分均高于觀察組。由此可見,相較于常規護理,采用規范化護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結局,減少負性情緒,維護母嬰安全。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規范化護理模式能夠結合子癇前期病情發展特征與易感孕婦高危因素對其進行有針對性、預見性護理干預。一方面,該護理方案能夠通過宣教與心理干預來幫助孕婦掌握子癇前期相關健康知識,增強自身健康管理能力,提高早期檢查與護理配合度,緩解不良心理,避免由于焦慮、緊張、恐懼等因素帶來的病情發生、發展[6]。另一方面,規范化護理模式下,科學的飲食指導與院內管理能夠通過為孕婦及時補充微量元素與蛋白質,定期進行體重、生命體征監測,予以環境護理與吸氧支持等增強孕婦機體免疫力,減少高危因素。此外,規范化采取子癇前期護理措施,利于及時發現子癇前期癥狀,盡早進行有效干預,最大程度上減少疾病本身可能給母嬰健康與安全帶來的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針對子癇前期易感孕婦,規范化護理屬于行之有效的科學護理模式,可優化妊娠結局,減少負性情緒,改善心理狀態,維護母嬰安全與健康,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楊青,王巖巖,趙雪蓮,等.子癇前期相關高危因素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24):3789-3791
[2]厲珍,劉小媚.規范化護理干預對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18):2874-2876
[3]陳黎棟,馮亞玲,胡玲卿,等.個體化心理指導對子癇前期病人焦慮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07):860-862
[4]陳歡.自我效能干預對子癇前期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37(11):1746-1748
[5]魏璐,劉興會,陳錳.子癇前期風險預警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0):5173-5177
[6]何克英,馬悅,曹述敏.規范化干預對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3):1992-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