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淺閱讀”和“封閉式閱讀”,閱讀興趣不強,廣泛存在于高職學生中,筆者在翻轉課堂核心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改善情況的相關研究。通過分析數據對研究開展的效果進行客觀評價,并對教師運用翻轉課堂的專業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翻轉課堂;好書推薦;專業能力
【作者簡介】劉海云(1974.3-),女,漢族,江西宜春人,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本科,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江西省人文社科學研究項目: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新型課程建設與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編號:JX161029。
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者獲取大量語言輸入有效途徑。因課時有限,高職泛讀課教師課堂上多注重技巧的訓練,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卻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高職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電子閱讀方式又盛行,快餐式“淺閱讀”現象普遍存在;由于是課外閱讀,通常情況下教師的指導功能不強,學生交流少,“封閉式”閱讀情況普遍存在。翻轉課堂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其最大特點是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加強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所以筆者在翻轉課堂的理念指導下針對94名同學開展了“好書推薦”的教學實踐研究,時長4個月。
一、實驗開展
1.實驗設計。“好書推薦”是通過“課外廣泛閱讀”(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限時推薦”(課堂討論)等分任務來提高個人的閱讀能力和與人分享的能力,并同時達到激發閱讀興趣目的。為了 “分享”這一目標,以上兩項任務中還需完成的一項隱形任務——“推薦文稿整理與展示設計”。
2.實驗步驟及方法。
(1)學生一個月內在課外開展閱讀完一本書。書籍由學生自主選定,并組成相同任務小組。教師不指定閱讀書籍以避免學生被動接受閱讀任務而缺失選書環節。此環節是擴大學生閱讀面的一個過程,為了推薦一本合適的書給同學,學生要完成的往往不是一本書的閱讀量。學生在選擇書籍時需要教師指導,教師則積極與學生開展討論和研究。(2)學生一個月時間完成“課堂限時推薦”文稿的整理和PPT展示的設計任務。文稿整理和展示設計可以促使學生二次甚至多次閱讀,自然進入深度閱讀。深度閱讀使學生對書籍的理解更深刻,也引發對同類作品的興趣,擴大閱讀面。在此過程中任務小組需積極合作完成任務,教師則保持身邊導師身份,起顧問和督導作用。
3.兩個月內學生逐個在課堂上完成限時五分鐘推薦任務,闡述推薦理由,分享個人感受。此環節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也幫助教師檢測學生閱讀效果,并且學生可以通過同學推薦了解更多書籍信息,推動更廣的閱讀。推薦過后,師生進入討論環節,師生對學習項目的完成情況評估更全面,解決疑問,促進更深入的思考,為延展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實驗數據分析與結論
1.數據分析。通過訪談與問卷的方式了解該實驗對學生課內外閱讀的影響,以及他們對該活動態度。87人份有效問卷中,對該活動持肯定態度占98.95%,認為實驗對擴大自己的閱讀面有積極作用的占87.36%。認為實驗對自己閱讀能力有提高的占總83.91%。而因為聆聽了同學的“課堂限時推薦”后,打算讀同學推薦書籍的占75.86%。由此可見,這項實驗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擴大學生閱讀面以及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是較有成效。
“好書推薦”含三個環節:“課外廣泛閱讀”(自主學習) 、“推薦文稿整理與展示設計” (自主學習和總結)和“課堂限時推薦” (課堂討論)。25.29%的人認為在“課外廣泛閱讀”環節中受益最大,因為帶任務性的課外閱讀促使自己擴大了閱讀面,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39.08%的人認為在“推薦文稿整理與展示設計” 環節中受益最大,因為同學發現以往的閱讀都非常淺顯,而這個環節要求高度的歸納,促使自己材料進行反復閱讀,深刻理解,形成了反思的習慣;35.63%的人則認為在“課堂限時推薦”環節中受益最大,認為此環節促進了同學間的、師生間的閱讀交流,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我們發現研究對象中認為“推薦文稿整理與展示設計” 和“課堂限時推薦”這兩個環節使他們受益最大的比例都超過了“閱讀”環節,由此我們判斷高職學生課外閱讀多屬于“淺閱讀”,當受到以上的任務驅動時,學生開始深度閱讀,從而發現了閱讀所產生的效果,自然對這兩者的認同度就更高。
2.結論。“信息輸入”、“信息理解與重構”和“信息輸出”三個關聯緊密的環節,是語言學習者通過閱讀提高語言能力、擴大文化視野、習得多元文化的必要步驟。“好書推薦”以翻轉課堂的模式開展使得學生課外閱讀認真,形成“閱讀——歸納——反思” 的自主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積極作用。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信息輸入”與“信息理解與重構”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起身邊導師作用。翻轉課堂要避免的誤區就是學生孤立地學習,因此教師需提高以下專業能力:(1)在學習任務設計時要提高“激疑”能力,觸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交流需求。(2)需有更強的平等意識。“信息輸出”是相對課堂展示的同學而言,它同時對教師和其他同學而言是“信息輸入”,所以才會有課堂討論。此時教師要有扎實學科專業能力,為學生答疑解惑,更需要能夠創設平等的討論環境,即在課堂討論時不回歸到“教師一言堂”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肖平.高職英語泛讀教學的現狀分析和實踐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