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育教學方式應運而生,而微課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微課已經深入到教學課堂,不但廣泛使用在大學、高中教育中,還逐漸走進小學數學課堂。通過這種教育手段,不斷完善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闡述了微課的作用,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時間”為例,探討小學數學教學對微課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中國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學手段非常單一,學生學習特別枯燥乏味,對小學數學而言非常明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能依靠硬性記憶,時間一長必定會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和樂趣。但是加入微課,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怎樣才能恰當應用微課,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成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具有多方面作用。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微課有利于學生學習
對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個性化需求。微課可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是一種極好的學習工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微課有利于教師的教學
微課能讓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制作微課即為研究微課的過程,教師可將教學中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制成微課,簡單、實用,且屬于一個教學反思過程,能夠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
(三)微課有利于課后輔導
學生教學中沒聽懂的內容,課后可通過微課繼續學習和復習,有利于新舊知識間的銜接。通過微課,家長輔導學生就會更便利,可反復觀看微課,掌握教學重難點,有效解決轉化后進生的問題。
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
微課的應用主要是課前、課中及課后反思幾個階段。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知識“認識的時間”為例,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微課的應用。
(一)教學前
1.教學前分析
“認識時間”屬于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知識,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認識鐘面。首先,教師要給學生介紹鐘面上的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一個大格走一圈就是一個小時,而小格走一個為一分鐘,引導學生理解小時和分鐘之間的關系。因現實中時鐘比較常見,許多學生均能會時間,但準確度不高,而且也不理解小時和分鐘之間的換算關系。所以,小學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引導其正確理解。
2.制作PPT
在開始應用微課前,必須要制作出PPT,所制PPT直接關系到整個微課的實施效果。制作PPT時,教師就必須要認真規劃課程內容,精心選擇知識點,然后合理設計微課,明確微課教學的思路,做到這些方面才能給快速錄制。制作PPT時,不能夠照搬其他人的模式,那樣就和網上模式相同,自然不夠新穎。教師應該對PPT進行思考及創新,通過整合知識設計出微課。
3.觀看
微課觀看主要采用兩種方法:其一就是課中引導學生觀看,教師給予解說,然后上傳到群共享,這樣每位家長就可到共享群中自行下載,在家中引導學生復習觀看;其二通過微課平臺,直接進行觀看。當然在第二種方法中,就要求教師在錄制PPT時要留白,給予解說,家長觀看微課就能夠很好地指導學生。
(二)課中應用
在課前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依據這些情況進行備課和制作PPT,這樣才能適應學生學習要求。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多,比較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1.直接問答
教師可以直接問學生是否看微課,要求學生回答今天這堂課究竟要學哪些知識。
2.分組交流
教師按照一定標準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分組交流形式了解學生掌握時鐘的情況。
3.課堂分層練習
基礎練習,教師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做一些課本上的練習題。拓展練習,當學生能做教材上的習題后,教師就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練習題比較多,比如:(1)小王的同學要到小王家里玩,打電話說6:50到,但小王6:50到汽車站門口沒看到朋友,這是什么原因?(2)小明7:00接到同學后回家,開始洗杯子給同學泡茶,讓同學吃點水果,假設洗杯子花費1分鐘,燒開水花費8分鐘,泡茶需要1分鐘,切水果需要2分鐘,小明同學喝茶吃水果時是幾點?教師通過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一對一輔導,這樣能夠有效鞏固學生掌握知識,對所學知識進行適度拓展。
(三)課后應用
當微課結束后,教師可安排一些課后習題訓練,以此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加深其理解與掌握。比如課后要求學生看“小芳一天的安排計劃”(教材93頁第1題),在此基礎上設計自己個人一天內的時間,這樣不但進一步認識了時間,還能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通過學生實際進行操作與課后拓展知識,就能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微課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已經深受學生喜歡及家長的全力配合。因此小學數學在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合理應用微課教學,將課堂內容從廣度與深度上進行拓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索、協調合作及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簡洪兵.淺談“微課”與課堂教學的融合[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4(5).
[2]費嶺峰.新版課標視域下“問題解決”的定位與教學設計思考: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的使用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5(12).
[3]魏雪峰,崔光佐,徐連榮.基于認知過程分析的小學數學探究問題設計與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23).
[4]魏青利.如何二度開發小學數學教材:以人教版教材的“時間”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