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是幫助剛剛脫離幼兒園生活的兒童盡快適應進入上學模式的課程。就小學生而言,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兒童,他們剛剛進入學校,需要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新的學習方法以及社會角色。在這種情況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對小學生角色轉變認識和規律性生活狀態養成具有積極作用。所以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效率可以保證兒童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從而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學習的順利過渡。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性
小學學習階段是小學生人生價值觀培養、品質塑造的重要階段。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幫助學生認識新的生活和社會環境。受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影響,道德與法治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就提高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方法進行了分析探討。
傳統教學中教師重視教學的理論,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的思想和觀念,提高課堂中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理論基礎是小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則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通過與學生加強互動和交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拓學生思維。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設計有趣的教學導入方式和教學環節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師需要設計巧妙的教學環節,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吸引學生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全身心投入。其次,采用有趣、詼諧的教學語言,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最后,根據教材內容,策劃有序教學任務,啟發學生,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教學知識內容。
二、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剛剛進入到新的環境中,對小學生活充滿了好奇,面對不熟悉的同學和老師也很容易產生緊張、寂寞等情緒,所以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方式讓學生記住你,通過做游戲或者是智力考驗等,提高學生對你的注意力。
其次,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讓學生在課程上感到放松、愉快,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很親近。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適當展現出驚訝、贊許,激發學生表現欲望,從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培養學生熱愛發言的習慣。
三、教學設計形象化、具體化
一、二年級的學生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具有好奇、愛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現代化多媒體的圖片、聲音、動畫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需要善用多媒體這一輔助設備,創造多元化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造圖文并茂的教學環境,傳遞道德情操。比如在《開開心心上學去》教學環節中,通過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些學生在嬰兒時期、幼兒園以及入學時的照片,引導學生就照片拍照時間、拍照時期發生的故事進行敘述,讓學生對比照片和現在,尋找發生的變化。學生會發現自己長高了、手腳變大了等,發現自己長大了,討論異常興奮,產生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比幼兒園生活和學校生活之間的不同,通過多媒體展示幼兒園和學校教室、學習內容、作息時間等,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學校和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最后通過總結,讓學生認識到了自己在逐漸長大,在學校中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活動的范圍也擴大了,上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從而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
四、積極開展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
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導致他們很難在課堂上一直規規矩矩地聽課。通過開展一些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同時參與進來,在活動中釋放學生的好動、愛玩的天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策劃有效的有趣的教學環境,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深刻體會并認識到知識的內涵。
五、做好課堂的結尾設計
做好課程總結是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內容加固,通過各項活動和故事,學生可以記住大部分的知識和內容,教師在課程最后將這些知識和內容串聯在一起,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做好課程作業設計也是課程最后的重要內容。教師通過布置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比如就你居住小區環境破壞行為進行敘述等。
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必須要樹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譚麗君.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安全教育[J].新課程(上),2017(12):317.
[2]邱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小學生法治教育問題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