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要求在小學生與其班主任之間要形成一種和諧共處的關系,這種理念廣受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歡迎。根據對和諧師生關系基本情況的統計了解,綜合探討了小學階段班主任老師如何建立與其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發現該關系構建的實施對于小學生有著顯著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學生;和諧關系;構建
在當今教育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如何建立和諧共處的關系成為最受矚目的話題。通過彼此尊重,互助推動,使雙方能夠形成一種親昵互助的關系。一般來說,這種關系主要包含幾個方面,分別是:
首先,尊重。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關系雙方必須基于尊重這一基礎上[1]。世界上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都是有著存在意義的人格,關系雙方彼此必須尊重對方的不同。
其次,關注小學生的差異。小學是一個孩童整個學習生涯的開始,他們的興趣與想法剛剛萌發。作為教師,要采取民主的方式,使他們樂于參與其中。
最后,必須要注意的就是在此關系中的重心是理解。班主任教師要做到對自己班學生的差別和相同點心中有數,給予他們絕對的耐心與寬容。
本文是對現在新課標要求下,就小學的班主任教師如何建構與學生之間的和諧共處關系提出探討,并提出相關方法研究。
一、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研究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行,人們越來越注重師生關系的培養。而作為一個孩童學習生涯的最開端,小學愈加成為師生關系的重點關注區間[2]。師生關系的和諧度成為人們測量班主任水平的最佳標準。和諧是指各位小朋友在對其教師尊敬的基礎上,與其能夠友好交流,建立彼此之間的融洽氛圍。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自由交流的氛圍有助于成為彼此共同的助力,攻克在學習中的難題。要建立這種和諧的關系,最首要的前提就是教師與學生彼此能夠相互尊重[3]。一旦上述關系建成,它既可以有效地推動效率的提升,還貼切地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對老師與孩童之間的互助推進模式的構建形成絕對的助力。
1.樹立和諧的師生觀念
教師與學生是兩個平等的個體。而小學的孩童作為一個心智發育不健全、生理發展不成熟的個人,班主任老師可以從心理或者生理上對孩童展示對其的關注與重視,來發現小朋友身上最受矚目的優點,引導其開發自身的潛在能力,為培養其全面發展做準備。此外,班主任還要保障小朋友的民主性。例如,對于班規的制訂不能一意孤行,要詢問所有小朋友,然后按照不同的要求尋求最佳的平衡點。對于小干部的任用,可以讓學生自主選取與推薦,加強學生的參與程度。
2.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小學是每個孩童學習生涯的開端。由于小朋友大多處于12歲以下,他們各方面的發育都還未成形,有很強的塑造可能。他們大多會模仿周圍的場景與人設,所以,班主任老師必須保持良好的形象,以免將小朋友帶上歧路。一個良好的形象會使學生從心底對其產生敬意與好奇,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共處會有明顯作用。
3.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12歲以下的小朋友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自我意識,他們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也不明白怎么去表達自己的意見。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一個班主任,他必須要與小朋友做深入的交流,以期得到小朋友的大致想法,形成對小朋友的關注。小學生得到合理的呼應,會使他們更好地向老師展開心扉,吐露想法。這才是實現班主任老師在小學初級階段對孩童身心積極影響的最好方式。
二、小學班主任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分析
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性的關系,對學生會產生顯著的影響。
1.在學習上的影響
小學生極易受情緒影響,如果他們喜歡這個老師,那么他們投注在這個課程上的熱情就會滿溢。如果他們和班主任老師之間建立良性的和諧關系,那么他們就會在心底形成對老師的敬愛,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度有絕對的影響。
2.在心智發育上的影響
在一個良性的師生交際過程中,彼此之間關系良好,那么學生就會在溫馨積極的情況下形成自信、抗壓的優良心態。從長遠來看,和諧的關系對于小學生心智的培育有顯著作用。
3.在學生性格塑造上的影響
教師與學生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和諧的共處,在這種相處下,小朋友在教師的尊重與教導下,開始試著去接觸他們不了解的社會,在這種小型交際中掌握交往標準,為以后人生中的性格成型與品德塑造奠定基礎。
本文在對師生之間的和諧共處這一基本內容的分析基礎上,探討了當前情況下,面對小學生,班主任老師如何才能與其構建一種和諧的共處關系。基于這些討論,本文分析了和諧共處關系的建立對于班主任與小學生之間的重要意義。希望本文能為新課標下如何實現班主任與小學生之間的和諧共處提出有效的指導意見。
參考文獻:
[1]廖葉蘭.試論小學班主任如何構建與學生的和諧關系[J]. 中外交流,2017(18):96-97.
[2]欒麗燕.試論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11):33-34.
[3]蘆娟.談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77.
作者簡介:王穎(1977—),女(漢族),遼寧丹東人,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