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生
摘 要: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時代的到來,高頻率的工作狀態,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學生時代亦是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使基本的生活鍛煉所剩無幾,本就很少的身體運動被語數外等學科森嚴的升學壁壘無辜擠占,學生時代,尤其是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成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對體育鍛煉應不再猶豫,我們呼喚科學有益的體育課。
關鍵詞:調查研究 初中體育 體育理論 快樂體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c)-0236-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運動認識的提高,局部地區的農村中學的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一片茫然,缺少必要體育理論知識,一味地在語數外的題海中苦苦掙扎;在升學考試的堡壘中喘息,認識不到體育鍛煉和提高學習效率的關系,死扣書本,頭昏腦脹。忙得不亦樂乎,傷了身體也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所以如何讓學生改變理念,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建立良好的體育課程理念,值得每位體育教師深思。因此,我們就農村體育與健康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與分析,目的是抓好農村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
1 農村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現狀
1.1 農村中小學的體育與健康課的開課情況
通過下鄉走訪,對鄉鎮農村中小學的體育與健康課的開課情況做了一定的了解,10所學校當中能有3~4所學校能夠完成正常的課時,以較大的中學一體的學校為例,學校有小學有25個教學班,配備兩名體育教師,一名教師12節課,一名教師13節課,中學18個教學班,兩名體育教師每人18節課,遠遠不能完成體育與健康課的課時計劃。
1.2 農村中小學的教師配備情況
通過下鄉走訪各學校的總體專業體育教師短缺,有的鄉鎮一個學校就一名體育教師,有的鄉鎮基本的體育與健康課的課時都保證不了,學生每周只能上一節體育課,還有的中小學一貫制學校沒有一名專業的體育教師,都是一些年齡偏大的男教師上課。體育教師年齡結構偏大,年輕的專業體育教師很短缺或者是借調到其他學校,還有的師資力量不足的到社會上聘請的代課教師,嚴重影響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持續穩定發展。
1.3 教師的備課情況
通過對中學的走訪發現,備課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學校用電子教案,有的學校用傳統的教案,但是體育教師的教案都能符合標準認真備課,并完成備課任務。有的學校成立體育組還進行集中備課提高業務水平。
1.4 大課間和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實施情況
大多數農村學校能夠認真完成大課間和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活動,大課間開展形式多以廣播操和自編舞蹈為主,每天鍛煉一小時多以體育活動為主,但是有個別學校受到人員緊缺,場地制約等因素未能開展大課間活動。
1.5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面
這次調研以聽課為主,目的是為了掌握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授課情況,期間每個學校都在室外看了一節體育與健康課,總體上授課情況良好,教師能夠積極認真的備課,課上也能與學生積極的互動,在講授技能的過程中也能認真的完成,但是受年齡和專業的限制有的教師這方面還是有些欠缺。
1.6 動態拉升準備的開展情況
動態拉伸準備活動作為一項研究課題,成為農村的體育教師必備技能,利在準備活動上減輕學生的運動損傷,從而達到理想的運動效果,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通過實際勘察,我們看到動態拉伸的普及效果良好,體育教師能夠認真完成推廣動態拉伸任務,認真學習,教授學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動態拉伸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得到了體育教師的一些反饋意見,大家統一認為這套動態拉伸對學生減少運動損傷,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體現在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上和中考體育加試上。
2 改進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策略
2.1 破常規
首先,解決“課時計劃”的束縛。在課程標準要求的范圍內,體育教師結合本校實際選擇適合初中學生學習的授課內容,科學編制授課內容,把學生喜歡的,都能參與進來的內容引進來。教授鍛煉的技巧,培養學生的鍛煉協調性,讓他們“想玩、會玩”。
其次,打破原有體育課的常規。不必強調課堂的模式化,教師和學生要融為一體,要成為學生體育鍛煉的伙伴,平等、和諧地一起參加鍛煉。不必強調隊伍如何整齊,只要能夠聽到教師的講話,在教師的視野之內即可, 體育教師還要像演員一樣,率先垂范,做好運動示范,科學運動,不是瞎跑,亂玩。教師要身體力行,用師兄般的溫暖來教導學生,要把將那些枯燥的教學內容,轉換成成趣味情景游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味掌握知識的快樂。
2.2 有理論
傳統體育觀念的影響。某些教師的體育教學觀念依然停留在一味地身體練習,不重視體育理論教學,身體練習雖然是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但有關運動生理學、體育項目的競賽規則、裁判法以及體育常識對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則更為重要,有了這些學生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既鍛煉了身體又學到了知識。筆者從事體育教學后,在一次籃球課上講到傳切、空切、聯防等籃球戰術配合時,由于大多數學生對籃球基本戰術知之甚少,因此學生在配合教師進行戰術示范時表現遲鈍、緊張,結果花費了許多時間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于是筆者又組織學生看錄像,結果學生不僅被錄像中的扣籃等精彩場面所吸引,而且對教師說的戰術配合也一目了然。紛紛感嘆原來籃球比賽還真不是個單兵作戰,也是個集體的競技項目。
2.3 重個性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學生觀,那就是,體育課中學生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教育的主體,應調動其主動性。體育課好比靈動的海洋,學生好比是海洋中的遨游者,在體育課上學生的活動是有組織、自由、主動參與的。只要自己在課上不斷地從事體育活動,身心都會得到鍛煉,無論是體能、技能水平,還是健康水平都會不斷提高,如果學生總是被動地應付體育課的學習,那么不會絕在體能、技能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學習的興趣也不會形成。因此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進行分組。按興趣上課,使學生的特長從小就有所發展,體育教師針對特長,集中系統的訓練培養,那么學生的體能和競技水平都會不斷提高。要區別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量力而為,合理安排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項目,并鼓勵他們鍥而不舍地堅持鍛煉,樹立“終身體育”的信念,養成熱愛鍛煉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一堂高效率的體育課不僅提高了運動效果。同時會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的信念,科學的鍛煉習慣,絕不因為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應忙碌而淡忘體育,缺乏鍛煉。因為“生命在于運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這便是初中體育課無形的效果。在高度競爭的21世紀,隨著新時代的開啟,專業化、信息化的時代的到來,需要有高素質的人才,身心素質的提升使我們完成工作,享受社會福祉的必要保障,為了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請每一位從事體育教育的工作者珍惜重視每一堂體育課吧!
參考文獻
[1] 陳剛剛.對現行課程標準背景下體育教學目標的再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09(S2):56.
[2] 王佃成.要重視學生體育素質的培養[J].商情,2008 (2):124.
[3] 許文鑫.中學體育課堂有效互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