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霖
摘 要:在實施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的時候,需要能夠根據產業的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以及生活的富裕情況作為主體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去鞏固和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本文主要分析在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規避的幾種傾向進行深入的分析。根據黨的十九大的召開,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要針對的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20個字進行開展“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將從“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再從“鄉村文明”到“鄉風文明”以此來不斷的發展農村。
關鍵詞:鄉村振興 規避 幾種傾向
中圖分類號:F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c)-0251-02
1 鄉村振興的主要內容
鄉村當中的農業是現在人類當中最為古老的產業,而鄉村又是作為人類進行集居的地區,所以農業和鄉村都是傳承人類發展的主要經濟文化,隨著現如今鄉村經濟和農耕文化的不斷發展,現在我國的鄉村產業、鄉村地域環境、鄉土文化、鄉村治理等都發生了重大的事變。但是現在有很多的鄉村經濟發展和鄉村的傳統文化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當中始終植根于中華大地,中華文化的根脈始終生生不息。在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重提“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
2 規避戰略問題戰術化傾向,加強鄉村振興戰略頂層設計
現如今想要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需要能夠進階成為小康社會,還需要能夠在21世紀當中組建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前的戰略難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當中,要在客觀的角度上研判影響鄉村振興的關鍵性、全局性和階段性問題,能夠運用科學進行謀劃重大方針、重大工程和重大計劃項目等,能夠系統的進行加強頂層的設計方案。雖然說戰略的問題是通過戰術才能展現出來的,但是現如今的戰略性問題已經遠遠高于了戰術的問題,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假設不過多的重視鄉村振興的全局性、階段性和方向性,那么就只能過多的重視特定行動的戰術策略,要是進行倉促的行動就會致使戰略方向出現偏差,最終陷入困境,根據以前的經驗來看,實施戰略問題的主要表現就是因為“目標不清晰,但是決心大,方向不明確,但是考核多”“缺乏總體的考慮,熱衷于碎片化的行動”。甚至還有一部分地方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當中主要運用“速戰速決”的方式,喜歡進行“運動戰”,并沒有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如此發展方式,必然會帶來資源的浪費,妨礙鄉村振興的進程,脫離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在2017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已經明確提出2020年、2035年、2050年分別“三步走”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把該目標作為了長期發展任務,根據“科學規劃、不追求速度、從容建設”的觀念發展鄉村。
3 規避發展目標浪漫化、理想化傾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水平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時候,需要積極、穩妥地進行實施,建設要求合理化、考核標準可行化,對目標設置不能是“空頭支票”。目標好高騖遠、要求過高,過于浪漫化和理想化,形成錯誤的政策引導,扭曲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最終必然違背當初設定的目標。假設這個時候有人提出“讓農業趕超房地產、讓鄉村成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心”或者是“消滅城鄉收入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差距”等,我們首要思考的是如何形成長效機制解決城鄉收入差異,如何高品質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如何進一步培養新型農民和農業人才,找到有效解決城鄉差距過大的根本方法,最后在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的進程中,不斷優化公共服務,根據鄉村特色不同,因地制宜地解決城鄉發展差距。
4 規避振興方式單一化傾向,加強實現全面振興和有機振興結合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和有機振興,所謂全面振興不難理解,是全方位多維度振興。有機振興則是指把參與的要素、參與的主體進行有機整合振興,并在不損害各個要素和各個主體的基本活力下,再進行鄉村振興過程的彈性治理。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著重強調在實施鄉村振興的時候“要以完善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作為主要中心點,在激活主體、要素以及市場方面,能夠不斷的整改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在這樣一個全面的振興和有機振興的過程當中,農村的經濟建設、環境整治、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是屬于綜合的振興,同時也是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以及鄉風文明的有機結合,不再是“孤軍獨進”的單一化過程。根據有些村落發展情況看,鄉村的振興方式過于單一,更多的是展示鄉村建設的某一側面,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簡化處理,過多的重視房屋、道路和設施建設,并沒有把推進產業的興旺來作為振興鄉村的關鍵推手,最終致使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并沒有把“以人為本”的特色展現出來,促使鄉村沒有得到可持續發展。避免過多的強調和追求鄉村的美化、道路的硬化及村莊的建設標準化,應充分考慮把“異國風情”和“城市品位”等城市特色在鄉村建設中融合發展。
5 規避體制機制改革工程化、政策支持盆景化傾向,加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根據之前的實施經驗來看,進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關于體制改革工程化、政策支持盆景化傾向。其實體制改革工程化就是指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替代于改革的舉措,不觸動現行利益分配格局和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但是沒有注意到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政策支持盆景化,就是指能夠把政策支持普惠不足、特惠有余的進行擴大,在短時間內高強度的政策支持和公共的資源配置,能夠給人創造“高低、孤島”的政策,致使在支持的過程當中過度的依賴,最終導致喪失自我的發展能力。政策不斷的支持盆景化,不僅會致使鄉村振興對象缺乏內源發展和自主發展能力,還嚴重限制了鄉村振興惠及范圍的廣泛性和轉化性。合理的規避體制機制改革工程化傾向,能夠在基礎上推動體制機制的改革,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基礎,過多地注意體制機制改革是對鄉村振興的動力作用的連鎖反應;規避政策支持盆景化傾向,能夠過多地重視政策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和政策傾斜的機制化,不僅能夠有效的增加財稅金融支持的方面,還能夠有效的阻止政策“大上快下”給鄉村振興帶來的“大起大落”。
6 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都是在實施鄉村振興當中所要進行規避的主要傾向,有效的規避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推進,促進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長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努力規避幾種傾向[J].農業經濟問題,2018(1):8-13.
[2] 張曉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J].人民論壇, 2017(33):72-74.
[3] 唐任伍.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及策略[J].人民論壇,2018(3):26-33.
[4] 常華.繪制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J].科技智囊,2018(2):16-24.
[5] 林峰.關于鄉村振興幾個核心問題的判斷[J].中國房地產,2018(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