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平
【關鍵詞】 數學教學;應用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109—01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是培養與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應用能力的發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學生具有適應生活和社會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時,應著眼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呢?
一、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出新知識,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有助于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而生活情境是溝通學生知識和生活實際的橋梁,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適時創設生活情境。
比如,教學“100以內的加減法的估算”時,首先創設以下現實情境:學校將要舉行運動會,需要購置一些體育器材。體育老師帶100元錢來到體育用品專賣店,籃球每個38元,排球每個27元,跳繩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請你幫體育老師估算一下:買這四樣體育器材大約要用多少錢?100元錢夠用嗎?這樣一來,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了他們學習的欲望。
二、通過“數學建模”教學,把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落到實處
用數學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離不開數學運算、數學推理、空間想象等基本的數學能力,注重“雙基”和四大能力的培養是增強學生應用意識不可缺少的武器。教師要在注重“雙基”教育和培養四大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應用意識的滲透和平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要突出數學應用,就應站在構建數學模型的高度來認識,并實施應用題教學,要更加強調如何從實際問題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這是數學應用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點),然后試圖用已有的數學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量等)來解決問題,最后用其結果來闡釋這個實際問題,這是教學中一種“實際——理論——實際”的策略,它主要側重于培養從實際問題中提出并表達數學問題的能力、運用并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能力、對數學問題及模型進行變換化歸的能力、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闡釋和處理的能力。
三、課外知識拓展,改變作業形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主渠道 ,課外活動及作業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必要補充。數學知識的學習僅滿足于課堂教學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課堂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課堂上的知識拓展到課外,采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無限的課后應用知識的空間。
1.小調查形式。學了“統計”的知識后,可讓學生調查家庭每月的消費情況,再繪制成統計圖表,從中了解消費的支配情況,以便做出合理的調整。調查自己家里每個月的水電費的支出情況,計算一下這個月比上個月節省了百分之幾,還是增加了百分之幾。
2.小論文形式。學了“利息的計算”之后,讓學生通過調查利率,對比計算:同樣的錢,是存入銀行還是購買國債得到的利息多,并據此寫一篇《怎樣使自己的錢增值》的論文。
3.數學日記與數學周記形式。以周記為例,讓學生通過一周學習之后,寫一則周記。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寫:①這一周主要學了哪些數學知識?②在生活中碰到了哪些與之有關的問題?③應用哪些知識解決了這些問題?④學習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數學實踐活動
在學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是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設都是離不開數學應用的。讓學生參與其中,無疑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大有好處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實踐活動。這個工作可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另一方面要聯系家長配合老師,鼓勵學生參與進來。
比如,讓學生參與家庭管理活動。讓他們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糧、副食、水、電、氣等基本生活的各項開支情況,再將搜集的數據在老師的指導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關的問題:你家一周共需開支多少錢?照這樣計算,一個月的基本開支是多少?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從家庭這一特殊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數學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樸素的問題情境中,通過搜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等活動,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數學應用意識,并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