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仁
摘 要: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承擔起塑造學生德行的責任。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因為養成教育是學生一切活動的前提基礎。
關鍵詞:養成教育;學校管理;關鍵環節
烏申斯基曾說“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在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養成教育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養成教育不是學生學校教育的全部內涵,自然也不是學生生活教育的所有外延,但它占據著教育中最“實”的基礎部分,是學生教育“質”的量化指標。注重和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重視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培育,才能讓我們的管理和發展五彩繽紛。
學生養成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既包括行為規范、文明禮儀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又囊括了學生生活習慣養成以及健康生活情趣的培育。養成教育是隱形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堅守,通過開展豐富且有效的活動讓學生來體驗養成教育的關鍵性。
借力校園文化平臺宣傳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強化養成教育宣傳,營造濃郁的養成教育校園氛圍,如借助國旗下的演講、班會、周會、晨會、共青團一面墻、校園之聲廣播以及文學《新蕊》小報,大力宣傳養成教育的成長意義,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略養成教育的萬般魅力。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養成教育。如聯合交警部門開展“一日小交警”活動,讓學生在上下學時段在校園門口路段執勤,在過程中體會交警工作的酸甜苦辣,感受遵守交通規則的必要性,感悟生命與安全的可愛。還可借力“凋謝的罌粟花——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禁毒展覽進校園活動,讓學生懂得毒品的危害,拒絕毒品從自我做起。參與主題教育活動的體驗遠比課堂空洞的說教更具教育價值和意義。
表彰獎勵、榜樣示范帶動學生自覺培育養成習慣。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根據學生言談舉止和行為表現,細化“三自管理”。據此在量化考評基礎上評選學校“美德少年”“優秀學生干部”等。這些小榮譽相較學生具有無限吸引力,鞭策所有學生正能量傳遞。適時有效開展校園表彰獎勵活動,讓榜樣示范凈化校園環境,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
借助高效課堂教學,傳承創新養成教育。養成教育重在落實,課堂教學是落實養成教育的最佳陣地,也是實施養成管理精細化的核心,是提升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最優途徑。課堂教學凸顯“三為主”——學生為主,教師為導,訓練為線,實現學生由“要我學”躍升為“我要學”,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被動。注重以訓練為手段,教師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課堂教學機制,啟迪學生的學習
生活。
以點滴細節為抓手,挖掘養成教育。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源于學生生活點滴細節的培育。重視學生生活細節的養成教育,使之步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愉悅境地。隨手撿拾起身邊的紙屑,行走樓道間輕聲慢步,主動行禮問好師長,校服著裝整齊,做好課前學習準備,勾畫記錄課堂細節……平常平淡的小事中孕育著無限的養成教育成果,相信“百尺高臺起于壘土”的力量,從生活細節挖掘養成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拓展養成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明確關鍵期,從關鍵抓起養成教育。八年級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一個關鍵期。關注學生關鍵期內養成教育,可以收獲與眾不同的結果和效果。抓住學生的關鍵期內養成教育,觀察研究學生的心里特性,寬嚴相濟,準確疏導,強化訓練。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抓小、抓早、抓細、抓緊、抓實關鍵期的養成教育,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養成教育有的放矢。讓他們在多樣化主題活動中學會體驗和感悟,在自我成長中培育道德品質,形成行為
習慣。
在學生的行為訓練中抓好養成教育。言說養成教育就是行為習慣訓練并不為過。養成教育的佳境是習慣成自然,需要持之以恒的耐性。教育學生要嚴而有愛,行為訓練嚴愛結合,通過“嚴”達到“愛”,突出實效。注重學生行為訓練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情趣,注重訓練設計的趣味和游戲性,讓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彰顯通過活動訓練引領養成教育的魅力。循環反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以訓練,在訓練中得以養成。
從習慣找準切入點鑄就養成教育。生活習慣是實現“養成教育”主陣地,強化正能量的傳播,形色多樣的生活習慣就是檢驗學生養成教育的試紙。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通力合作,針對學生認知和個性采用自然、生動、合理的教育方式,設計多元化教育評價機制。重視學生養成教育實時總結,可以借力主題班會平臺,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分享自己的養成教育成果,可以是朗誦作品,也可是主旨演講。學習習慣是實現“養成教育”的抓手,找準切入點強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對學生學習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學生的養成教育高效性。據此班主任要規劃并細化班級管理,重視學生生活習慣養成,培育紀律衛生習慣,強化學習習慣生成,鑄就養成教育,提升班級管理。
參考文獻:
[1]謝亞男.論養成教育的內容、原則和方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4).
[2]韓雪梅,韓雪晶.小學生責任感養成教育模式研究[J]. 吉林教育,2013(9).
[3]靳小紅,龔妙.“六環”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模式初探[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1).
[4]曾妍,何小燕.養成教育的特點和實施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