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芝香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部門對教學質量更加重視,特別是小學階段,小學生尚處于懵懂時期,許多事情不是很明白。因此,教師就成為他們思維的引導者。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教師應當盡最大努力“開發”這個無盡的寶藏。學習的本質也是不斷思考的過程,學生不僅學習基本知識,還要學習學科思維,并將其運用到現實中去。小學數學不同于語文、英語這類人文性學科,它具有較強的、較嚴密的邏輯性思維。就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做了簡單的介紹。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教師教學
就數學這門學科來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生活處處都要用到它,而且在將來的理科性學科中仍然要頻繁運用它,甚至許多科學研究都要將數學作為計算工具。現在許多小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他們認為數學很難,這就要求教師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他們不再懼怕數學。教師一方面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小學生的思維需要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從不同的角度去發散他們的思維。
一、激發學生不斷創新
大多數小學生都不愿意去思考或創新,他們滿足于教師所教授的現有知識,他們的學習更多地是側重于應付考試,雖然說分數固然重要,但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考試,而是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思想,從而讓學生意識到能力的重要性。教師要轉換思考角度,從學生初學者的身份來講解數學內容,讓學生更易于理解,也可間接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需要營造一個輕松的教學氛圍,在學生回答有誤時,教師不可以批評學生,要耐心指出錯誤的原因,并講解正確的思考方式,讓學生敢于思考、愿意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創新的“欲望”。
二、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
所謂的思考和創新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沒有脫離實際的創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鞏固,并且在每一章學習時要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全局的把握,然后再建立起每一節知識的思維導圖,將知識的邏輯結構、思維方向羅列清楚,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容易,學生不至于稀里糊涂、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師在教授新知識時,要將舊知識與之聯系起來,或是與相關其他學科知識聯系起來,以保證知識的連貫性。比如說,教師在講“乘法運算”時可以聯系“加法運算”,讓學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特殊情況,它們之間是有聯系的,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一個已知的邏輯過渡到一個未知領域里。
三、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思維其實就是思想的出路,思維方向正確,解題速度就快。學生數學思維的建立需要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基礎,所以,學生要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并且加大練習程度。另外,教師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一改以往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方式。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大膽猜想,然后,教師通過多種方法解答,拓展學生的思維角度。教師也可以通過變換題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從而建立起學生的基本思維邏輯。
四、鼓勵質疑,引導質疑
學貴有疑,只有存在疑問,才能有進步。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通過不斷地思考學習來擴大知識面,況且小學生尚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知識更是有限,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數學是一門較為乏味的課程,教師需要運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起學生的聽課興趣。教師要在題目上設置疑問,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疑問要適中,不能太難,太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太易,太易不能達到引導的效果。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需要為學生指引方向,不斷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生活上、學習上都要給予他們關注,這樣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從而為教學工作打下基礎,也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剪一些數學圖形,也間接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在引起小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對于剪圖形這種實踐課有了很大的興趣。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欲望,訓練了他們實際操作能力,拓展了他們的學習途徑,提高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學生的主動性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思維導向。教師只要做到耐心輔導即可,這也許是最佳的教學狀態吧。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是新時期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王義臣.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 學周刊,2016(27).
[2]孟麗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