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
【關鍵詞】 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素質;觀念;方法;閱讀;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55—01
語文教學離不開創新,創新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才能從整體上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提高教師素質,增強創新源泉
1.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教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推行素質教育。
2.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作為教師不能滿足于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德。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某些負面現象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
二、改進教學方法,滲透創新教學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滲透創新教學,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編、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鏈條”。
三、改變教學觀念,果敢大膽創新
建立一種“大語文”觀,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疑、多發現;在閱讀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出新成果;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要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道德教育。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后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另外,閱讀一篇課文不應拘泥于一種成型的看法,而應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四、指導學生閱讀,創新作文教學
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地閱讀:一是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這是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標志,可一期一訂,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證切實可行。二是指導學生獲得基本閱讀方法。教給他們默讀深思、朗誦吟詠、背誦記 憶、精讀提煉、速讀獵取等方法,以達到開卷有益之目的。三是指導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必須從內容到形式,從形式到內容反復深化,并適時使用工具書。四是閱讀后要及時寫出體會、心得。五是指導學生適時檢查閱讀情況,從而到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文只有“讀書萬卷”才能“行萬里路”,作文教學中要不斷創新,筆者在作文訓練中是這樣做的:一是提前明確協作任務,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材料。二是寫作時間不必局限于兩節課,可適當推后。三是可改一周一篇為兩周一篇,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四是為保證大面積提高寫作水平,必須加強檢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數,提高評析質量。另外,還可借辦黑板報、手辦小報,向報社投稿等方法激發學生創作欲望,提高寫作水平。
創新教育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序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