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
摘 要: 中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我國社會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美術繪畫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學科,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逐漸成為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傳統美術繪畫教學手段單一,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繪畫學習興趣。本文結合中職學校美術繪畫課程教學實際,重點闡述如何上好美術繪畫實踐課,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 中職學校 美術課堂 繪畫教學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逐漸開始追求精神需求,美術活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中職學校在重點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同時,還要重視美術課程教學。美術繪畫實踐課程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知識、自然知識、文學知識等,擴展其知識領域。現在的美術課堂內容豐富,繪畫理論與實踐并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重視繪畫實踐,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一、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多元化教學
中職生處于身心發展較穩定階段,每位學生都擁有個性,新課程改革對中職學校的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繪畫教學的基礎上要求課堂教學更加靈活化、多樣化。開展多樣化教學需要一定的條件,可以使課程安排多樣化、教學過程多樣化、學案設計多樣化等。信息時代的發展使得教育教學模式不斷發生改變,如果將技術發達的信息化設備應用到美術繪畫課堂教學當中,將極大地方便學生搜索、查詢、構圖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繪畫實踐課堂教學的開展,豐富教學內容,使得教學更加多樣化。運用信息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繪畫模擬技術,將學生的繪畫想法投影到熒幕上,大家一起分析討論其繪畫的可行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繪畫多樣化教學促進學生團隊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新教學觀強調教學目標的多樣化,巧妙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繪畫教學,突破教學空間限制,拓展教學信息資源,擴大信息交流范圍,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課程安排,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合適的圖片資料,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提供的圖形、聲音、文本等交互界面進行交互操作,讓學生結合作品發揮想象或開展討論,多媒體畫面的真實感會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激烈的討論,培養其繪畫學習興趣。在學習世界建筑、民族建筑等藝術繪畫內容時,學生對其理解不深,又因為這部分內容過于抽象,所以不能很好地描繪。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課前尋找相關的內容,例如影視資料、視頻導學等,課前進行導入觀看,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此外,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教材之間的聯系方式更加多樣化,使美術繪畫教學變得更加簡易。
二、營造合適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
繪畫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對于藝術的鑒賞和學習,必須充滿儀式感。儀式感不僅僅是出于對藝術的尊重,更是對自我修養的提升。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一種很好的儀式感,它將繪畫所需要的景與學生學習的情有效結合,營造情景交融的氛圍。那么,如何營造合適的學習的氛圍呢?第一,教師的面部表情和語言要輕松,不要給學生壓迫感,不要讓學生時時刻刻感覺到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遙遠。這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第一步。第二,教師的教學方式要多元化。學生對繪畫課厭煩的原因有兩種:一是繪畫很抽象,學生憑想象難以畫出令人滿意的圖畫;二是繪畫教學方式單一,教師“滿堂灌”,學生很容易走神。因此,在繪畫課堂上,教師應采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死的繪畫變成活生生的物或者人,讓學生通常動靜結合,將抽象的繪畫知識具體化。一些學生對繪畫感到很模糊,且畫出來的圖感覺達不到效果要求。主要原因是他們很多時候繪畫都是憑空想象,而上述所說的教學方式可以讓繪畫融于生活,不再遙不可及。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精力集中,感受繪畫的魅力。
例如,在繪畫課堂上,教師首先應該有較高的素養,良好的組織課堂能力,啟發和引導學生專注學習;其次,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前整堂課講授知識的陋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讓整節課充滿活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講半節課,剩下的時間帶動學生一起練習畫。在選擇繪畫的對象時,教師可選擇“活物”,讓學生當“模特”,仔細觀察該“參照物”,然后根據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大膽創作繪畫。通過以上做法,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參與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提高對繪畫的興趣。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美術繪畫過程中,觀察力和想象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而且對于繪畫本身十分重要,除此以外,學生還必須擁有一定的創造力,創造力是繪畫教學中最難能可貴的一種能力,繪畫的本質目的是將觀察到的東西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涉及創造力。中職學校美術繪畫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有關。學生美術繪畫的創造力培養與想象力的培養密切相關,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那么創造出來的事物就缺少可觀性,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將難上加難。因此,我們在輔導美術繪畫教學時應該把想象力的培養作為基礎教育,與創造力的培養聯系在一起教學。繪畫學習者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磨煉想象力,進而提高繪畫技能。學生在練習想象力時可以從簡單的事物聯想著手,例如雜亂的桌面、水杯、紙盒等,大腦想象著一些不一樣的事物,然后嘗試進行創造,改變事物形狀或者用途等。教師要啟發學生把想象的東西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此外,創造力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這個過程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學生要從最基礎部分開始練習,加強基本功訓練,熟悉繪畫材料,掌握繪畫基本技能。
在培養學生繪畫創造力的過程中,要講究一定的方法策略。繪畫側重于技法的練習,只有多加練習才能使所描繪的事物更加清晰,情感更加豐富。例如在輔導學生進行“眼睛”這個主題的繪畫時,我會首先通過啟發的方式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形成稍微完整的立體感。“眼睛”可以是人的眼睛,也可以是動物的眼睛,在下筆之前要觀察不同風格的眼睛特點,掌握眼睛的基本結構,然后是觀察眼睛的明暗。眼睛的明暗變化基本是三層,首先最深的是瞳孔,其次是過渡層,最后是表層。在學生把握了最基本的“眼睛”繪畫內容后,教師可以安排幾張生動的眼睛讓學生觀察,讓學生發揮想象,考慮眼睛大小及眼珠顏色等,創造屬于自己的“眼睛”。有的學生會將畫面中的草地樹木等都描繪成眼睛的形狀,十分生動形象,仿佛是在訴說著什么。創造力是繪畫教學的重點內容,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案,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發展想象力的基礎上培養創造力。
四、使學法與教法有效配合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繪畫素材,教材中的繪畫素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這就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啟發,美術教師不能僅局限于課本教學,這不僅限制了中職學生的思維發展,而且對中職美術教學產生了阻礙。為此,教師要努力尋求學法與教法的最佳契合點,結合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利用最充分的教學素材,以學生為本,大力開展美術繪畫教學。所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師要結合美術專業特點,開展靈活多變的繪畫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抓住學生思維的轉折點,結合教學課程安排,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梅花、桃子等,每五個人組成一個小組進行繪畫創作,要求所畫的作品體會到事物的最基本特征,越生動越好。學生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不斷磨合,每個人所擅長的點都有所熟悉。在繪畫比賽結束后,教師可以安排一次感悟活動,讓每位學生說出團隊中其他人的特點。教師在整合后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契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最有效的繪畫教學。
為了尋找最有效的繪畫教學方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安排要有調整,學生可以參與教學安排,做自己的老師。讓學生設計符合自己學習特點的繪畫事物、課程安排等,緩解學生的煩躁情緒。例如,我在繪畫實踐教學中會時常遇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對于這樣的情況我會適當地降低課程進度,結合學生最感興趣的部分,給學生講解一些有名的美術家的勵志故事,或者讓學生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講解,雖然不是實際課程安排,但符合學生心理的才是最有效的教學安排,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針對一些教學盲點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班級里的其他同學,深入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將教學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只要調節了學習氛圍,任何場所就可以作為畫室讓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真正做到學法與教法的有效搭配。
總而言之,美術繪畫是一種需要在實踐中表達的藝術,繪畫側重技法的練習,在不斷的練習中形成肌肉記憶,奠定繪畫基礎。在中職美術教學過程中,繪畫實踐課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僅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一種手段,而且是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中職生正處于審美觀發展的重要時期,如何開展有效的美術繪畫課,提高中職生的美術修養,是當前廣大美術教師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結合教學實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展循序漸進的繪畫教學,從而實現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燕燕.借助繪畫實踐培養高中學生美術能力[J].江西教育,2017(15).
[2]鄧任飛.中職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教學的校本化實踐探究[J].美術大觀,2016(04).
[3]許青.論如何上好中職學校美術教學中的繪畫實踐課[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