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各學校教學模式日新月異,初中數學教師們也在努力趕上教學改革的潮流。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由最初的課本教學轉變為如今的思維教學,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方面的培養。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環境中,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認知能力十分重要。一旦學生培養了良好的問題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就會主動探究數學難題。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成績自然就會得到提升。在這篇文章中,筆者針對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意識;策略
眾所周知,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先學會如何去發現問題。所以,在初中數學方面,學生也要嘗試著去發現數學問題,進而才有機會去解決這些難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日復一日機械地跟著老師的步驟與思路。教師重視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益,還推動了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希望認真閱讀完本文的讀者,能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知識與能力方面的提升。
一、 在課堂中引入“問題”
筆者認為,初中數學課堂想要成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先在課堂上拋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探究出解決方案。比如,教師可以在其課堂中,將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點設置為一道道發人深思的思考題。進而,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一步一步撥開迷霧,帶領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才是這節課探索思考的主體,切不可喧賓奪主,過分代替學生思考。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的是引導者與伙伴的角色,傾聽學生觀點并適時給予鼓勵才是教師應該做的事情。另一方面,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問題一開始應該簡單且充滿趣味性,待成功調動學生興趣后再逐漸增加問題的難度系數。教師要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加入數學課堂問題討論中來,有簡單的互動和深度的思索。同時,數學課堂問題的設置不可偏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特別是農村學生,更應該盡量選取與學生相關的話題進行拓展,引導學生關注數學的實際運用,達到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 在課堂中創設生活場景
筆者認為,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是教師培養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重要基礎。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場景,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熟悉理解程度,同時學生會充滿探索興趣與實踐熱情。學生經過一番努力尋得答案后,會主動反饋到日常生活中去運用起來,從而促進學生養成將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良好習慣。教師在進行數學情景創設過程中,要盡量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事件來描繪。比如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事件、學生愛看的動畫場景、文學作品中的常見橋段等。教師在自己的教學課堂上,要養成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解決方案、適時給予學生鼓勵與指導的良好習慣。學生只要習慣了在數學思維下的生活方式,就能自然而然的運用數學的觀點看待生活、以數學的“問題”意識去面對實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不斷鼓勵學生們多多互相討論,交流數學學習觀點與思路,引導學生們互相學習借鑒并在數學學習方面得到學習方法上的提升。
三、 營造適合學生思考的氛圍
學生的數學學習與成長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積極為學生提供適合成長的環境與平臺至關重要。筆者認為,良好的學習環境應該從人文環境與實際課程學習環境兩方面出發,其原理類似于通常所說的情景教學的概念。從人文環境構建出發,首先不可忽略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主意識。在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中,教師們一直致力于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教師們必須讓學生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雖然有串聯和開展課堂的權威地位,但是決不能代替學生去學習。許多家長都過分注重教師的領導地位,一味地要求學生去服從老師的指令,導致學生喪失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這種成長環境是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此外,不同的學生在性格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一部分學生過于內向,他們不喜歡主動展現自己對問題的見解,更不會在學習中主動去交流提升。因此,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適合學習與思考的環境與氛圍,多鼓勵學生們去表達自己的學習見解。
四、 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的或簡單或復雜的問題,都要拿出十二萬分的解答耐心。筆者這里談到的“解答”,并不一定要給學生一個準確的答案。教師可以拋出一些與答案相關的線索,引導學生一步步逼近真相。在此過程中,教師們必須意識到,學生能提出自己的問題便意味著他們已經有了適當的思考。而教師們的責任便是引導學生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幫助學生們養成“問題”意識與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同時,教師在整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以忽略鼓勵教育的重要性。適當的指點迷津與合理的鼓勵教育,是學生培養“問題”意識、幫助學生取得數學好成績的關鍵。
五、 展開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模式
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課堂中,不可以忽略小組學習的重要性,應多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元開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有助于學生找到學習伙伴,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思想上的碰撞,最終得到互相切磋后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伙伴的角色參與其中,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改變教師過于嚴肅權威性的傳統形象。此外,筆者認為此種小組學習的學習模式,不僅在課堂上適用,在現實生活中也照樣可行。教師們應該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索與反饋,促使數學課堂走進生活,形成課上課下有機統一的新局面。這樣,學生即便脫離了數學課堂,也依舊能夠運用數學的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六、 結論
總體來說,筆者希望教師們積極嘗試筆者提出的想法,一起為改善學生的數學成績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利國.初中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探究[J].學子(理論版),2016(11):68.
[2]徐福.以問促學——淺談新課標下初中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5(26):152-153.
[3]周秀軍.談初中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2):49.
[4]李清.初中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課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5]童莉.初中數學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發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作者簡介:
田永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