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作者的切實實踐出發,系統地論述了如何做好生活教師的幾點體會,值得大家借鑒。
關鍵詞:小學教育;生活管理;經驗與體會
2013年秋季,我從一線教師崗位走到生活教師的崗位上。面對家庭背景不同,年齡、個性差異較大,多數第一次離開父母,又有些嬌生慣養的低齡兒童,生活教師不僅肩負著學生吃、住、行等日常生活管理教育的責任,同時還肩負著教育、指導和監護的職責,面對這種工作,我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 關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
作為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我不但要清晰工作流程,嚴格執行學校的各種管理制度,明確每個工作環節的具體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照顧好學生的衣、食、住、行,這種高度的責任感,是一種母愛精神。
早晨,我教學生穿衣、疊被子、刷牙、洗臉,督促學生打早餐,中午我端著飯碗和學生一起吃飯、聊天;晚上,學生想家哭,我安撫情緒,給她們講故事、猜謎語、說笑話……在寢室,有學生頂撞老師、出言不遜、講粗話,我高姿態對待他們,想想他們還是單純幼稚的孩子,我是成年人,立即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發脾氣,學會謙讓、寬容多點、抱怨少點。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是的,很多事在不經意中發生,也在不經意中錯過機會。
細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耐心更是當好生活教師的保證。特別是調皮學生,他們的形為不是靠一兩次談話、批評和表揚能解決的,而是需要長期的關愛、更新方式。高爾基說過:“誰愛學生,學生就愛誰。只有愛學生的人,才可以教育學生。”生活教師心中有愛,才會對學生動之以情,勝于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潤。
記得2015年9月15日深夜12:00,我巡夜,發現學生李華突然發燒,高燒達39.5℃,渾身發抖,嘴唇干裂,我和其他生活教師二話沒說,立即背起學生向醫院跑去,直至醫生檢查完畢輸液之后,老師們才長嘆口氣,給家長通知。家長連夜趕到醫院,雙手拉著教師的手,激動得熱淚盈眶。
二、 鼓勵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動力
教育具有“潤物細無聲”的特點,如果孩子生在激勵中,他們學會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信任中,他學會了自愛,當學生在某一方面有一點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幽默的評語;如“老師相信你能行”“再想一想”“當心闖紅燈”“老師因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自豪”等等。如308寢室有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項佳,由于爺爺奶奶溺愛,非常調皮,剛開學沒幾天,就惹了事。一天早晨搞衛生時和309寢室的同學趙利打架、爭吵,沒打贏,就把氣出在同寢室的王蘭身上,兩人一直打到食堂。當時我把王蘭拉開,沒理會項佳。這下她更火了,只聽“當啷”一聲,就把飯盆狠狠地摔在地上,并拒絕吃早餐。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批評她,還把早餐給她帶回寢室勸她吃。后來她胃疼,我打電話通知她爸爸,并且給她倒熱鹽水,送到床前,讓她喝,還不停地撫摸疼的地方,慢慢地,她感受到了老師的好,開始有所改變,我趕緊表揚她。通過平日觀察,發現她有管理能力,就培養她當寢室長,并鼓勵她動腦筋想辦法管理好寢室。后來,她越干越起勁,還從家拿糖果獎勵給表現好的同學,同學們也越來越喜歡她了!我覺得我抓機會培養了一個好干部啊!
三、 尊重學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途徑
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學生心田,必須遵守由點到面,由淺及深的規律,必須重視師生之間心與心的相知、相融、相通的途徑。在實踐中,教師哪怕向學生僅僅一瞥包含的是愛和信任的眼光,在學生心靈深處卻會“洶涌澎湃”。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她們,幫助她們消除隔閡、顧慮,化解對立情緒,給她們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就可以化消極為積極,從而激發學生的心靈。如308室的小蘭,她脾氣很差,有點蠻不講理,經常跟任課教師頂嘴、懶惰、不交作業、不懂禮貌。在寢室不守紀律、喜歡打鬧、內務做不好,針對她我采取的是耐心誘導,多次找她談話,了解她的動機,掌握她的個性,發現她想當寢室長,我就給她機會,讓她當副寢室長,分管衛生,這下可真靈了,她不但自己的衛生做好了,還能督促其她同學做好工作。有一次,她給一個同學檢查衛生,說沒做好,那同學不服,把我叫過去,我用手指摸了一下,也沒感覺有灰塵,便說:“還可以呀!”哪知她衣袖一抹,衣袖上沾了好多灰塵,這下不光那同學心服口服,連我也無話可說,但我心里卻暗暗高興,慶幸有這么一個負責的好干部。同時,我也教育她要聽老師的話,老師教你知識,你跟老師頂嘴是不禮貌的。此后,她答應我再不和老師對著干,學習也進步了。
四、 師生合作是教育的根本之策
雖然每個教師管一段,但那只是內部分工,大到一個學校,小到一個寢室,任何一項任務都要靠集體力量才能完成。寢室是同學們良好的休息場所,是同學午休、晚寢、說話、講故事、吹牛、辯論會的場所,光是阻止不是唯一的辦法,生活教師給學生傳授的不是文化知識,而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明白行為形成習慣,習慣養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命運前途?在過道口張貼“良好的習慣將成就你美好的前程!”“安靜,讓你休養生息,讓你養精蓄銳!”這些肺腑之言,學生看后有收獲,能明白自己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有些學生的不良習慣還應及時和家長聯系,家長在周末孩子回家時配合說服教育。讓孩子全面發展,準時把學生在宿舍的表現和班主任溝通,以共同關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發展。
總之,有關生活老師的教育方法很多,需要我們每位教師有一雙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洞察學生細微的變化,有一雙傾聽學生心聲的耳朵和一個善于分析思想、追求科學完美的大腦。對于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做到“勤觀察、勤交心、勤檢查、勤表揚、勤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文明、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更加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海.讓學生在愛中飛揚[J].新課程:教育學術,2009(8):122.
[2]盛江波.怎樣化解學生的對立情緒[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5).
[3]蘇彥紅.“行為培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也談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1).
作者簡介:
宋小紅,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