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子與細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采用板畫,板畫可以起到使生物體的結構更加明朗、抽象化為具體、復雜化為簡單,建構區別與聯系等作用,使用板畫能表達出主題的動態過程,有利于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
關鍵詞:核心素養;分子與細胞;板畫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教師可以利用板畫對核心素養進行滲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立足生命觀念,結構更加明朗
生命觀念指對生命現象的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分析后所進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后的想法或觀點。教師可以利用板畫進行闡述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是與細胞核的結構是分不開的。教師可以畫出板圖,如圖所示:
① 核膜(雙層膜,可以將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隔開)
② 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是真核生物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③ 核仁(折光性強,容易與其他結構區分開,參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④ 核孔(核膜上的孔狀結構,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大分子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細胞核之所以能夠控制細胞的代謝和遺傳,是因為其功能與染色質相關。染色質中包含有DNA,而DNA儲存有遺傳信息,所以說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 基于理性思維,化抽象為具體
理性思維是指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并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思維方式。例如: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的過程比較抽象,需要不少細胞器的參與,具體流程也比較復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邊畫邊講,并且用現成的彩色粉筆畫出各個細胞器是如何參與的,如下圖所示。
三、 進行科學探究,化復雜為簡單
科學探究是針對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提問、方案設計與實施、討論與交流,是生物學科的主要理科屬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黑板畫將一些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從而體現生物學科的理科思維。
例如:光合作用中光補償點與光飽和點是《分子與細胞》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多項測試表明,盡管老師講解許多次,學生做題的錯誤率依舊很高。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的理解不到位,教師可以利用板畫幫助學生對光合作用過程的理解。在講解時教師可以邊講解邊畫出圖,學生從圖中比較容易地就得出:
真正(實際)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凈光合速率(表觀)
板畫分析:A點時,只進行細胞呼吸;AB段隨著光強度的增強,光合速率也增強,但仍小于細胞呼吸強度;B點時,光合作用強度等于細胞呼吸強度,即光補償點;BC段隨著光強度的增強,光合速率增強;C點對應的光強度為光飽和點。
四、 承擔社會責任,建構區別與聯系
社會責任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做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從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教師可以利用板畫構建不同生物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例如: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有三種,即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三種擴散方式既相互聯系,又有著不同的區別。學生無法直觀地想到這三種方式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教師可以畫出相對應的板畫幫助學生理解。
這時,教師并不需要著急把這三者的區別告訴學生,要通過以上的黑板畫對學生提出疑問:這三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以及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師生共同作出總結出表格:
教師可以利用板畫,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發展素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何波:板畫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7,42(1):29-30.
作者簡介:
梁瑞琴,山西省臨汾市,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