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中職學生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對中職學生的教育應該注意加強普適性能力的培養,提高職業能力,從而讓學生擁有更為廣闊的創業、就業平臺。要想提高中職生的職業素養,就要注重培養方式的創新和改革,學生和教師協同合作、共同努力。學校可以開展實踐活動來將學生職業素養潛移默化,為就業提前做準備;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習慣;社會則可以為學生營造工作氛圍,給學生實踐提供支持。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現狀以及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就業;中職學生;職業素養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面臨著中職學生畢業就業率高,但鞏固率低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并向社會輸送大量技能型、緊握型與實用型人才,中職學校教育必須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向社會、企業培養出一批具有職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當前社會對中職學生的需求是很龐大的,而我國社會經濟要求的人才是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的,社會的這種需求就必然導致職業教育評價理念的轉變,對中職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問題,需要中職學校重新進行綜合分析、探索和研究。許多中職學校在培養學生時,只關注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的職業習慣、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養,恰好這些對于學生畢業后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學校教育應該注重增強學生職業發展后勁,把學生培養成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當今社會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普遍存在兩個問題:①排斥到基層工作,對職業技能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對于理論知識相當缺失,不愿意學習,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②對自身的要求不嚴格,沒有人生目標,缺乏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不愿意服從管理。這就導致了中職學校的畢業生進入用人單位工作后,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拈輕怕重,眼高手低,不愿意吃苦,做事不認真,對自身完全沒有一個定位,沒有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而這樣的畢業生,是沒有用人單位會喜歡的。這種就業后的狀況引起了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質疑,同時也給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措施
中職教育培養出的學生一方面是為了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是為了服務社會,滿足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職學校就應該努力落實這兩點,認真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輸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畢業生,這是如今中職學校教育的一個迫切任務。
(一)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提高中職學生技能水平
中職學校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方面,要根據課程的改革方向,結合現代職業教育要求,清楚課程目的、教學需求,培養出的學生能更好的與社會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對接。同時,以服務社會為目的,以就業為導向,選擇適合學生的技術類課程和思想類課程進行教授,滿足就業市場對學生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二)引進現代企業文化,深化校企合作
中職學校培養學生要注重企業的發展要求以及崗位需求,認真制定適合學生的培養目標,增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如何做好學生的培養方案?這就需要學校調整專業設置、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靈活地、有針對性地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對于企業而言,企業應該與學校多加溝通,事先提出單位用人要求,為學校學生提供一些頂崗實習,讓學生提前熟悉工作環境和企業管理制度,感受企業文化,加強企業和學校的合作關系。
(三)加強品德教育,開展各種各樣的德育活動
中職學校應該多舉辦多種多樣的比賽,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品德和情操,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習慣。同時,將學校的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模式相比較,探究其相同點,將這兩種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一個學校、企業相通的氛圍。在學校營造的企業氣氛可以讓學生提早進入職業角色,感受企業氣氛,減少畢業后就業學生在企業的流失率。
(四)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職業理想
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理想對于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許多中職學校畢業生都缺少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導致畢業后特別迷茫。面對這個問題,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是一個有效途徑。職業生涯規劃主要是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在實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將自身定位,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
(五)加強敬業意識的教育
中職學校在教育學生方面,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培訓,導致學生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缺乏。不論是對學生進行實習培訓,還是就業指導,學校都應該重視反復強化教育。學生在選擇一門專業時,不一定是喜歡該專業,也不一定了解該專業,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持久而全面的專職教育,不斷引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觀念,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擁有積極的學習心態。
三、結束語
中職學校在教育上不僅要注重“以服務為目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性發展目標,而且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目標,根據社會發展和企業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人格素養、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學生在校期間,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培養職業素養;畢業后,幫助學生勝任具體工作,培養出適合企業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靜.以就業為導向,探索培養中職生良好職業素養的措施[J].現代職業教育,2016(20):39-39.
[2]孫洪梅.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中職生的職業素養[J].中文信息,2016(6):70-70.
[3]孫兵,朱紅楓.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中職生的職業素養[J].當代職業教育,2010(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