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
摘 要:信息網絡的發展為學校德育教育帶來發展與優勢,在開放的網絡空間環境下,豐富了學生的德育生活,拓寬了特教學生與社會、他人交往的渠道,同時豐富了特教學校德育工作者的資源。然而開放的網絡空間環境也給特校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潛在威脅,作為特教工作者,如何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利用網絡空間環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本文結合特教學生實際,簡要闡述了網絡空間環境下如何對特教學生開展德育教育。
關鍵詞:網絡空間環境;特教學生;德育教育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信息化飛速發展,電腦、手機、多媒體逐漸在特教學生中普及,越來越多的特教學生熟練使用電腦、手機上網,獲取大量的信息,直接與外界交流,然而我們在看到優勢化的同時,網絡信息化時代對我們的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不少學生沉迷于網絡聊天、網絡游戲不能自拔,這些負面信息給我們特教學校的德育教育帶來了挑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網絡空間環境下,面對接二連三的網絡負面影響,特教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方式,依托網絡空間環境與資源,使之服務于特教學校的德育工作。
一、以網絡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媒體,資源十分豐富。德育活動能夠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利用網絡開展微課,組織微教育。增強網絡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海量、平等交流的優勢,增強德育工作的感染力、輻射力和針對性。例如,針對特校住校學生遠離父母親人的實際,通過網絡視頻、網絡家長會等形式,發揮好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共建的力度,利用好網絡媒介開展特殊學校德育教育。通過手機聊天群定期推送好的文章,注重知識的積累,使學生能通過手機媒介接受德育教育。發揮好學校校園網的功能,用好網絡精品專欄,及時在網絡發布調查板塊,采集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需要和動態思想變化,為增強德育針對性提供依據。建設網上校史館、組織網上學生英模人物、道德模范活動,共享勵志讀物、經典紅色影片、益智游戲,使網絡成為學生自主進行德育教育、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自我塑造的重要平臺。
二、依托網絡資源,創新特殊教育學校德育活動形式
網絡是一種載體,是一種好的工具,在德育教育中要發揮好網絡的積極作用,積極探索運用網絡開展教育的方法路子,增強教育的趣味性和靈活性。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網絡思維。著眼學生成長特點,開展群眾性網絡德育自主教育,通過在線討論、互動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形成“是非大家辯,答案共同找”的生動局面。要強化創新意識,充分利用信息網絡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空間延伸廣等優勢,切實改變德育活動“一塊黑板一支筆,一支講稿念到底”的傳統教育模式,積極探索好的方法路子,增強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借助網絡環境,優化特殊教育學校德育教育資源庫
學??梢猿浞掷煤镁W絡德育專欄,盡可能多的收集德育資料素材,視頻動畫,精品讀本等資源,實現德育資料共建共享,師生互動互通,發揮好網絡便捷、信息豐富的優勢。在資源庫建設中,也要注重網絡信息的甄別。加強監督管理,保障網絡資源的健康。要嚴把信息入口關,對收入德育教育資源庫的音視頻文字信息要進行實時動態監管,指派專人負責維護,嚴格信息刪除權,確保網絡內容導向正確、品味高雅、貼近實際、安全保密,讓學生在德育教育學習提升精神境界。同時也要提升學生對網絡資源的信息鑒別分析能力。組織學生學習網絡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健康用網、文明用網,杜絕沉迷網絡游戲,遠離“高壓線”,在網絡世界中不迷失方向。再者,也要采取進行必要的人保技防措施,按照必要的綠色軟件,定期對網絡防火墻、殺毒軟件進行更新檢查,切實打好網絡主動仗。
信息社會,每個人都離不開網絡。德育教育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我們必須積極適應新時代社會環境新變化和學生思想行為新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把準德育教育的方向。用好網絡,同時要認識到網絡的負面因素,加強監督監管。在德育教育中堅持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跟著學生現實思想走,圍著學生轉,改進教育模式,搭建學習平臺,暢通民主渠道,努力把網絡德育教育打造成提質增效的“倍增器”,教育培養塑造的大課堂,抵制不良思想文化侵蝕的“防火墻”。真正做到積極為我所用,為德育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金峰,趙秀文.網絡文化對中學生負面影響的理性思考[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4,03.
[2]韓文根.網絡視域下青少年文化選擇與德育觀構建[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7,06.
[3]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胡光.互聯網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及相應對策[D].長春:吉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