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曉丹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背景下,很多小學生計算能力比較弱,這是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但是由于計算是一個復雜和抽象的過程,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很高,加之低年級小學生還未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容易在計算過程中發生錯誤。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注意加強對計算教學方法的創新,讓每個小學生計算能力都得到提升,順利完成課題教學任務。本文將通過分析低年級小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提出了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數學;計算能力
小學生在數學計算的過程中會經歷復雜智力過程,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最終解題的正確率。在小學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能夠根據題目要求靈活運用多種計算方法,不斷提升計算的速度與準確性。可見,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成績也會大幅度得到提升。
一、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意義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經常需要進行計算,計算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學好數學具有重要的影響,只有他們提升計算能力,才會有效開展數學探究活動,實現數學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具備掌握一定的計算技能,才能有效開展數學邏輯運算與推理活動,并有利于對學生學習習慣與思維習慣的培養。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高度重視計算教學,促使低年級小學生計算能力不斷提升。
二、低年級小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分析
低年級小學生計算時容易出現錯誤,如看漏看錯數字、抄錯符號、忘記小數點、加法沒有進位、減法沒有退位等[1]。分析其原因可知,低年級小學生還沒有牢固掌握計算法則概念,不清楚運算順序,同時計算過程中粗心大意,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也有的小學生存在著審題不細致、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若是教師沒有及時加強引導,學生計算能力將難以獲得提升,也影響了數學學習效率。
三、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基本技能,形成計算能力
數學的學習需要大量練習,若是教師不注意加強對學生的練習,將無法快速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講解,為學生提供更多計算練習的機會。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多為學生提供指導,促使其計算能力不斷提升,尤其是要掌握基本計算技能,理順算理,才能減少失誤。
例如:學生在計算1.6×30的時候,將題目看作是1.6×3,最后解得4.8,這表明學生懂得計算方法,不過忘記了3后面的0,這些都是日常訓練中忽視的細小環節,教師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時候,尤其是要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的練習。對于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等計算,很多時候學生使用了正確的計算法則,不過結果卻不正確,原因在于容易在約分、通分、互化等方面出現錯誤,且口算也不正確,可見低年級小學生在基本技能上還有所不足
[2]。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讓他們掌握某些規律性東西,以此實現計算技能的提升,如在分數和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中,小數計算較為簡單,如何將分數化成小數是提升計算準確率的關鍵,只有突破這一點,學生運算速度必然實現提升。
(二)注意運算順序,保證計算準確
所謂運算順序,即同級運算要由左至右進行計算,如果算式中沒有括號,要先計算乘除、在計算加減,若是算式中有括號,則需要優先計算。為讓低年級小學生都掌握運算順序,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在脫式計算過程中,學生將發生以下錯誤的現象,如在58-120÷3=18中,要么沒有照抄58-,計算為58-120÷3=40,要么顛倒數的位置,即58-120÷3=40-58=18,這些錯誤非常常見。這要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為何要按照順序進行運算,這樣才能規范計算,減少錯誤;二是在分數四則運算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講清楚通常來說分數加減法需要進行通分、乘除法需要有顛倒相乘和約分,只要根據順序將每個運算步驟寫下來就不會出錯;三是在審題中不夠細致,容易發生感知性錯誤,并將數字、符號等抄錯,如2.4+1.3-2.4+1.3的計算結果為3,很多學生會計算為0,7.56÷0.4×2.5的計算結果為47.25,學生會計算成7.56等,問題的原因都是學生計算順序上發生錯誤所致。針對這些現象,教師要有針對性讓學生加強練習,讓學生提高重視程度,能夠嚴格按照正確順序進行計算。
(三)運用競賽方法,培養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之中,教師不僅要做好授課工作,還要適當增加學生的計算訓練量,從而讓學生在反復練習過程中加深對運算知識的理解,也能夠不斷提升計算能力。不過數學計算練習是一個枯燥、乏味的事情,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排斥情緒,他們也無法有效堅持下去,對此教師要注意教學的趣味性,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計算比賽,激起學生的好勝心理,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計算練習中[3]。
例如:在“分數的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整個知識以后,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比賽,教師在講臺上先放好數張卡片,每張卡片后面10道計算題,各組學生上臺后抽取一張卡片進行計算,比一比哪個小組計算的速度最快、準確率最高。雖然比賽的方式比較簡單,但是充分利用了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的這一點,培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有趣的比賽中逐步鞏固計算技能,最終達到提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
(四)培養良好習慣,鞏固計算技能
為了讓學生計算更加準確,還需要加強對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對此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方法:一是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計算中做到細致與認真,不能馬虎大意,必須確保卷面的整潔,在完成計算以后也要認真檢查結果是否正確,避免出錯。在開展小學計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教育學生不能為了圖快而不重視準確率,否則時間一久學生都會變得粗心,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在書寫格式上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不斷提升學生書寫格式的規范性,這樣才能準確的將運算思路與計算過程反映出來,也避免出現抄錯數字、符號等情況。二是教師應該發揮出表率的作用,在日常板書與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字跡必須保持規范與整潔,在審題、解題等過程中也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簡明的板書,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帶來有益影響[4]。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加強聯系,讓家長關注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在發現有錯誤以后,需要耐心指導,幫助他們分析錯誤原因,并如實記錄在糾錯本中。長時間下來小學生將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能力也會快速得到提升,為真正學好和用好數學創造良好條件。
四、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低年級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顯得越來越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師卻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只關注對學生的理論講解,學生計算練習量嚴重不足。對此教師應該盡快轉變思想觀念,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要從低年級小學生實際特點出發,有針對性開展教學教學活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逐步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能夠快速計算并準確得出答案。在此過程中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為學生今后學好數學打牢基礎,也確保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田淑香.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及其對策[J].學周刊,2018,(15):33-34.
[2]姚洪東.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才智,2018,(09):44.
[3]司菊香.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04):92.
[4]宋磊.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智庫時代,2017,(12):163-165.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北辛街道北辛路小學,山東 棗莊 27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