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琴
【摘要】微課是信息技術走進教育事業以來所誕生的一種新型教學工具,它以視聽體驗為主要載體扭轉了傳統課堂枯燥的局面,以便捷化為主要運用模式開啟了教學新局面。在這種形勢下,將微課技術合理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切實存在突出效果,恰好能滿足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教育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課于小學語文教學優化中的有效策略,旨在于為廣大教師開辟新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微課 小學語文 教學優化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36-01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以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為載體的新媒體工具紛紛涌入教育事業,微課以突出的便捷性優勢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隨著教育理念的改革和教學思路的革新,人們開始傾向于選擇更為簡便、快捷的教學方式,以促使教學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時將教學價值進行顯著提升,以此來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語言學科,對學生綜合理解能力有著極大的影響,這便意味著教師應在小學階段就為學生奠定下良好的語文基礎,以促進他們學科能力和綜合素養的良性發展,于是進行語文教學優化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首要任務。筆者在長期的探究與實踐中發現將微課技術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優化中切實存在突出效果,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在微課便捷性的驅動下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從而充分滿足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教育需求。以下筆者從“誘發學習動機”“聚焦學習模式”“促進思維發散”三方面入手,對微課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優化工作的具體策略進行了淺顯的研究探討。
一、利用微課優化教學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進行高效學習的源泉動力,是學生以積極情緒投入學習狀態的前提條件。縱觀教學實踐,教學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其學習動機的重要途徑,是讓他們以高度集中的心思跟隨教師教學思路展開高效學習的情感前置,這便意味著教學優化工作應從教學導入入手,即利用更具趣味性和目的性的導入內容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以此來作為教學高效開展的情感保障。微課視頻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為主要組成模式,它以視聽為主要表征優勢被廣大教育者所青睞,教師利用微課的可視、便捷的優勢進行教學導入,既不會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又能充分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為尋找教學契機的極佳途徑。比如在學習《各具特色的民居》這課時,筆者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制作了微課視頻進行教學導入,視頻以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展示中國多個少數民族的特色民居民俗和特殊節日習俗,在各種影像交替中展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不僅充分吸引住了他們的注意力,還就此激發起大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熱愛之情,從而營造出高漲的課堂氛圍。接下來,筆者讓學生嘗試運用語言描述視頻中民居建筑的具體特征,然而大家受到語言功底的限制所描述的平淡無奇,趁勢筆者以“從課本中學習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描述方式”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如此來便可促使他們在興趣濃郁的時刻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本中展開學習,以達到為提高教學有效性奠定下良好情感基礎的目的。
二、利用微課優化教學內容,形成聚焦學習模式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較強的語言性學科,其涉及領域較廣泛且知識點相對零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找不出學習重點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著實為當前急需優化的一項教學環節。由此出發,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整合,即將原本零散的教學內容濃縮為一點展開深入教學,如此便可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促使他們形成更具針對性的語文學習思維,對提高其綜合語文素養切實存在積極意義。微課以突出的針對性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過于散亂的現象,它以更具目的性且短小精悍的微視頻形式為學生展開深層教學,以此來促使他們在聚焦教學模式下進行高效學習。仍以上述《各具特色的民居》這課為例,本課教學重點為了解文中描述民居時運用的說明手法并學習其中列舉、比喻的修辭手法,于是筆者便利用微課視頻進行圖文同步教學,即在視頻中放映民居的立體影像并在旁邊配上文字描述,隨后筆者同步講解該說明手法運用的意義和優勢,如此來讓學生在腦海中將影像與文字相結合來理解其中含義,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這樣一來,學生在更具針對性的微課視頻中形成聚焦學習模式,不僅對課本內容產生了更深刻的印象,還充分達成了本課的重點學習目標——對文中說明手法和修辭方式進行完整理解與學習。
三、利用微課優化教學拓展,促進學生思維發散
縱觀教學實踐,拓展式教學往往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并從中促進他們自主探究、思維發散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從而切實達到提高教學價值的目的。據此,教師還應加強對拓展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延伸教學內容來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與突破,如此不僅滿足了語文學科的學習規律,還有助于他們拓展自身視野、提高知識層面,可謂是一舉多得。基于微課視頻簡便、快捷的特性,教師可將其運用在教學拓展環節來布置延伸性課下作業,且在微課可視化的優勢下學生也不會產生抵觸情緒,以此在促使他們得到有效鞏固的同時開發其課外知識探究能力。繼續以《各具特色的民居》這課為例,筆者便在教學完課文內容后利用微課展開拓展教學,首先讓學生觀看了彝族、藏族等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民俗、節日等各種文化與傳統,如此來利用視覺加深他們的印象,接下來布置課后任務,讓大家選取一個視頻中涉及的少數民族來描述它的民居特色和民俗傳統,且要適當運用到本課中所學的說明手法和修辭方式,以此在確保作業有效性的同時促進其思維的拓展與發散。教師通過布置這種以拓展視野和延伸思維為主要目的的課后任務,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更多未知的新鮮事物,還能切實滿足全面優化語文教學的目標,從而為他們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夯實基本功。
綜上所述,微課以它極高的便捷性在眾多新型教學工具中拔得頭籌,合理利用微課的優勢對初中語文教學優化工作切實存在積極意義。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利用微課的便捷優勢開啟新型教學模式,然后充分發揮其可視性、聚焦性、延伸性的優勢來提高教學價值,從而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1]楊峰.微課模式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分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35)
[2]李江英.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