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菊
【摘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注重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努力踐行品德課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德育教育 育人功能 蒙以養正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66-01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得起來的,要靠老師的不斷引導、強化,家長的監督,同伴的鼓勵和孩子自身的努力,通過長期堅持才能養成,好習慣一旦養成,于人于己都有好處,會讓自己健康成長,助己走向成功! 也會隨時給別人帶來快樂。品德課的教學宗旨和目標是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弟子規》中的“童蒙養正”,始于衣服冠履,次于言語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字以及其他雜細,同時涉及修身、治心、事親、接物、窮理盡性等。我從這些日常生活瑣事進行引導,每天要衣冠整潔,與人交往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愛清潔講衛生,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不隨意打斷他人的講話并認真傾聽,再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得饒人處且饒人,尊重他人,友好相處,有善心但更要有善行,用“仁者愛人”的哲人思想點化他們幼小的心靈。
二、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很顯然,無規則無序,要是人人都不懂規則,不守規則,勢必到處都充斥著矛盾,還怎么去構建和諧社會?公民素養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守規則。我告訴孩子們:生活中處處有規則,這些規則不是故意限制我們的行為,而是在保護我們,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安全有序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我引導他們了解在學校里要遵守哪些規則,當置身于公共場所時要遵守哪些規則,甚至在家里也要遵守哪些規則。通過展示圖片,視頻講解,孩子們知道了上課學習的規則,下課游戲的規則,與同伴相處的規則,走路要遵守的規則等等,隨時給他們滲透規則意識。就拿下課來說吧,下課本是孩子們玩得最開心的時刻,但他們總是玩著玩著就不開心了,哭喪著臉來找老師告狀,甚至還有惡人先來告狀,我先引導教育他們,使他們認識到自己錯在什么地方,以后不再發生類似的矛盾。上課時,我以此作為教學素材,對所有的孩子進行教育,最后,我發現哭鼻子的孩子少了,動輒就告狀的孩子也少了很多,我明白孩子們在慢慢長大,他們學會了包容,學會了自己處理矛盾。
三、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德育過程中矛盾轉化的自覺性決定品德形成的深化,多半靠受教育者主動自覺地去完成,因此,要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盡量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得到心靈的凈化,使自身的品行得到提高。
(一)積極引導學生不斷內省
一是課前從各個渠道收集相關的有德育價值的影像視頻和美文文本,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觀看、小組討論、自我內省、運用實踐。引導學生內化道德準則、提升道德品質。二是師生共同收集有教育意義的哲理故事進行分享,啟迪和引導學生思考,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三是捕捉身邊的好人好事進行表彰,激勵大家向他們學習。一旦發現有不良現象,如果是普遍存在的,我會作為這節課的德育題材展開教育。在我循循善誘的引導下,像不會跟別人友好相處的,霸占同學東西的,亂扔垃圾的,不愛整理物品的,對人沒禮貌的,不懂得感恩的,做事懶散的,不尊敬長輩的,侮辱他人的現象等等都有了很大改觀。讓學生逐步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由外在的“強制要求”到“自覺遵守”進行轉化,這就是德育教育功能的體現。
(二)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
引導學生親自體驗是良好的道德品行逐步內化的最佳途徑之一,讓學生與同學、朋友交往,在交往中產生道德認識,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比如讓學生表演“單手穿衣”和“蒙眼寫字”體驗殘疾人的生活,產生關愛殘疾人的情感和幫助他們的行動。還結合重大紀念日和家人的重要節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的愛,家人的愛和同伴的愛。記住祖國母親的生日,祝福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記住爺爺奶奶的生日,抽空回鄉下去陪陪他們,跟他們聊聊天,解解悶,給年邁的奶奶梳梳頭,給老眼昏花的爺爺剪剪指甲,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記住父親節母親節,節日那天,用自己的零花錢為他們設計一頓午餐,以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我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古訓激勵他們,使他們懂得尊敬老人,尊重長輩,愛護弱小的道理,讓他們學會感知愛,奉獻愛,做一個有良知和豐富情感的人。
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意志品質的培養
自信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有了自信心,你才敢于去嘗試,只有嘗試了才會有成功的機會。現在的孩子大多喜歡表現自己,但仍然有部分孩子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暗示,表現出自信心不足,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和思維,失去鍛煉和參與的機會。我用《兩個推銷員的故事》引導他們,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用“我真棒”“我能行”“讓我來”這幾句話來激發他們。終于,課堂上多了他們發言的聲音,講臺上多了他們表演的身影。他們超越了自己,看到他們自信的笑臉,我為他們的進步而由衷地高興!
二十一世紀是充滿競爭的時代,沒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難以適應這個時代的要求。現在的小學生生活環境優越,父母疼愛有加,很少受過磨難。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的學生并不少見。因而,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尤為重要。有些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很任性,但內心卻非常脆弱,經受不住打擊,缺乏毅力,做事不能善終。我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對他們進行耐心的疏導,幫助其樹立克服困難和戰勝挫折的勇氣,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同時幫助心理品行上有欠缺的同學,增強他們自理、自律的能力。
因為一個人良好品德的養成,在于他從小所受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學校是培養學生品德發展的主要陣地。每個學校都有德育工作團隊,每周一由德育處組織的升國旗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契機;班主任每周組織的班會主題活動,及時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剖析和引導;還有像我們這些專門任教品德課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品德教育,將學生品德的習得貫穿于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校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擔任著“一崗雙責”的重任,使學校德育工作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適時進行德育滲透,絕不懈怠!如果這些力量能形成一股自然的合力,相信學校的德育工作會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學生的品德修養會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