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快速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科當中的重點內容,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有效開展作文訓練。本文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84-01
小學生的年齡因素導致其在理解能力上還有一定的問題,所以在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在作文教學上,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加強學生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寫作訓練,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在開展寫作時,能夠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寫作。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小學生寫作的開展方式多是通過模仿實現的,然后才能逐步過渡到自由寫作上。在此階段教師使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開展引導,讓學生的作文模式化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隨著社會信息交流日益頻繁,很多學生直接從網上找相關素材進行仿寫,這確實能讓學生的文字積累量增大,也能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但卻會讓學生養成抄襲的壞習慣,導致學生的作文形式化嚴重,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內容,創新意識嚴重不足[1]。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狀態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特別是心智還有很多方面不夠成熟,思維相較于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學生依舊不夠成熟,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天真活潑,所以寫出的文章童趣十足,且有很強烈的情感內容。所以,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刻保持學生的童趣,讓學生能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在作文中更好的表現出來。但是現階段小學生存有的嚴重問題是:作文內容真情實感缺乏,模式化較為嚴重,部分堆砌的字詞缺乏真情實感,表達形式十分單一,且有很多學生反映,寫作的時候無從下筆。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方法實施的有效方略
(一)培養學生觀察生活 累計作文素材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新課程標準中指出,作文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在樂于表達中,重視現實生活的貼近,以引導學生的寫作能力,能讓學生的情感更好的表達出來。由于作文與生活的關系極為密切,所以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作文不能離開生活而單獨存在,生活作為寫作素材的主要來源之一,所有的素材都要以生活為依托。教師在教學活動開設期間使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而能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出可用知識,并能使用良好的觀點進行生活的闡述。因而,教學語文作文教學開設中,教師要在傳統教學理念突破的過程中做好準備。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走進自然,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好,并能領略到湖光山色,這些內容均是寫作素材提供的源泉。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組織校內活動,如文體比賽等,使學生能在觀看和參與中緊抓素材,并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有更加切實的體會,進而使學生具有真情實感,這樣學生才能在寫作中有事可寫,有感可發。
(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 深化學生的創新理念
興趣是學生有效開展學習的源動力,是學生有效開展作文訓練的有效保障。在作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對寫作產生興趣,防止學生在厭惡情緒的影響下,對作文訓練應付了事。讓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向著主動學習進行轉變。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利用其生動、形象的展示能力,將學生所感興趣的各類動畫和圖片等等展示給學生,融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下,得到更好地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意圖以及需要寫作的實質內容,從而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避免學生由于沒有搞懂需要寫作的內容,而在寫作過程中無從下筆的現象[3]。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一種動物進行描寫。首先,教師可以將一些小動物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了解這些動物的外觀。之后再向學生展示這些動物相關的視頻,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些動物的動作和習慣,了解這些動物在不同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表情神態。通過這種觀察,學生能夠非常好地在大腦當中形成一個輪廓,知道自己所要描寫的動物的特點,從而針對這些特點進行描寫,有效開展寫作訓練。這種通過學生興趣開展教學的方式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開設課外閱讀 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語文教學當中最容易忽視的便是課外閱讀。很多學生和教師對于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非常低,長期積累之下,有效開展課外閱讀的學生,在寫作方面將會比忽略課外閱讀的學生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課外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寫作方法,同時也能夠最大化地拓寬學生的視野,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因此,教師應當仔細選擇出適合學生的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能夠有效開展課外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將經典的語句以及寫作手法摘錄出來,做好讀書筆記,方便在日后進行復習,鞏固課外閱讀成果。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美麗事物,能夠更好地了解世界。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收獲提煉出來,用自己手中的筆,將自己的收獲展示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能夠積極開展閱讀活動。當學生完成了一篇文章的閱讀之后,教師便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思考,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教師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將學生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與其他同學進行深入交流,這種自然、輕松的環境非常適合學生的表達,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文章的美講出來,并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段落選出來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和探討,這樣便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更好地提高對作文寫作的興趣。
結束語:教師在開展寫作訓練時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個人情感,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真正地主動投入到訓練當中,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津.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1):36-37
[2]張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究[J].中華少年.2016(11):12-13
[3]焦得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中華少年.2016(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