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學科作為中學階段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其除了能夠使得學生的地理常識得到積累與提升,同時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極為重要,因此必須要重視地理學科的重要作用。其中,自然及人文知識作為地理學科的主要結構,其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主要探究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生地理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中學生地理 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160-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素質教育的普及,使得在中學階段主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尤其是對于中學地理而言,其中很多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就需要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對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有效的應用,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與核心素養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提出生活化的教學問題
通過合理的問題設置,能夠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思維。由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所以教師在對教學活動進行組織的過程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就應該和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并利用提問題的方法,使得生活現象得到呈現,這樣學生就能通過現有的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科學素養。
比如在對《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的學生不太理解“熱力環流”這一知識點,但此知識點其實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基于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對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進行有效的創設。例如,我們在放暑假期間,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到海邊去游玩。學生會表達出自己的多種想法。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與肯定以后,還要再次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我們海濱城市的氣候條件比較好,晝夜不會出現較大的溫差呢?這樣學生就能根據書本上的知識:白天陸地增溫較快,海上增溫較慢。晚上陸地降溫快,海上降溫慢的內容發現,白天與晚上陸地和海面之間的大氣運動方向實際上就構成了一個“環流圖”。這樣,在具有較強生活性的問題的指引之下,就能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并充分的應用現有的生活經驗,對思維進行開拓,使得其地理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與生活化相結合
中學的地理知識有著一定的抽象性與枯燥性,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很難將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得學習的難度也在不斷提升。想要使得地理教學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的目標,就需要將教學設計和生活化的相關特點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利用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教學,師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點,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對《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這一單元進行教學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將其生活中的交通運輸情況進行仔細的觀察與記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學生將其觀察記錄的內容與同學分享。每個城市都有火車站,卻不是所有城市都有飛機場。而根據此問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于此問題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分小組根據課本知識及生活經驗對原因進行總結。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使得學生的地理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也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了對于其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場景
在開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從而在發揮自身指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而想要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好的發揮,就必須要對輕松和諧的教學場景進行構建,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生活化的場景中更好的學習與掌握相關的地理學科知識。而在對生活化的情境進行創設時,還需要地理教師對以下問題進行足夠的重視:首先,要對學生實際的學習興趣,以及當前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進行有效的了解,再對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進行創設,從而滿足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實際需求。其次,在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的過程中,還需要與中學生地理教學目標及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得學生的地理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最后,在對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進行構建的過程中,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緊密的結合,從而在提升地理課程教學效率的同時,滿足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對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實際需求,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的來說,在中學階段的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對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進行有效的應用,其不僅能夠使得教學效率的提升,更是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開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通過教學內容和學生所處的地理環境特征及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有效結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更好發展,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忠.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方法研究[J].新課程(下),2017(12):15.
[2]翟曉美.高中地理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7(12):228.
[3]黃開軍.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7(93):141.
作者簡介:
徐歡歡(1985,9-),女,福建莆田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