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從最基本的字詞句入手,品詞析句,對課文實現深入分析,讓學生了解其中的內涵。本文首先針對品詞析句的內涵及其教學作用展開簡單分析,然后結合實際案例探討了品詞析句的教學實踐,希望可以推動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關鍵詞】品詞析句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90-01
閱讀能力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之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局限在表面,沒能深入課文內里,尤其是沒能對課文中的遣詞用句實現深入分析,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較為片面,閱讀能力沒有實現有效提高。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便需要關注這一問題,在語文教學中落實品詞析句,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品詞析句的內涵及其教學作用
品詞析句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對課文中的用詞進行品讀,對句子進行解析,從而透過這些詞語和句子,對課文本身實現更深入的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品詞析句,可以起到顯著的教學作用。首先,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加深入。單純進行課文意思分析的教學活動,比較簡單和表面。通過品詞析句,就可以讓教學活動深入課文當中,讓學生可以對課文實現更深層次的理解。其次,通過品詞析句,可以讓學生對一些寫作手法形成認知,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也可以掌握課文閱讀的一些基本方法。最后,品詞析句精讀課文,也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活動更加新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二、基于品詞析句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措施
(一)細品文字理解課文
字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品詞析句的開展,就可以從字這個層面出發,對課文中的一些關鍵字進行細細品讀,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關鍵字對課文內容的襯托作用,同時明確這些關鍵字在課文中的表現作用。具體而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提前對課文進行研讀,抓住其中的一些關鍵字進行分析,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字進行思考。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講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瑰奇,教師就需要抓住其中的一些關鍵字進行分析。比如文中寫道:“漓江的水真靜啊”,一個“真”字,就凸現出來漓江水靜的程度,而且“真”字也可以體現出作者的驚訝和感嘆。后邊又寫道:“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幾個“像”字,就突出了桂林山峰形狀的豐富。在教學的時候,結合這些關鍵字引導學生分析,如此便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分析詞語體會內涵
除了對文中的關鍵字進行分析,還需要進一步對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展開思考。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便可以結合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引導學生對課文內涵進行體會。不僅如此,還可以結合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對課文寫作上的一些技巧進行分析,以此增加閱讀教學的深度。比如,在教學《竊讀記》這篇課文的時候,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因為沒錢,到書店免費讀書的事情。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抓住一些詞語進行分析。如課文中寫道:“下課從學校急急趕到這里,身上已經汗涔涔的。”“急急”一詞就表現了作者對于去書店看書非常急切,這也體現出來作者喜歡讀書的性格。而“汗涔涔“一詞,則對“急急”一詞實現了回應。通過對這些詞語的分析,便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涵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
(三)精讀句子細致閱讀
在分析字詞的基礎上,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相關句子展開精讀,品味這些句子在整篇課文中的意義。不僅如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仿寫,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其內涵產生切身體會。比如,在教學《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內容講述了作者經過一個小島時,發現島上風景優美、鳥兒成群,是鳥兒的天堂。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便可以對課文中的一些句子展開精讀,由此增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課文中寫道:“我見過不少的大榕樹,但是像這樣大的榕樹,我卻是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前后形成了對應,通過作者自身發出的驚嘆,凸顯出來榕樹確實很大。
結束語
品詞析句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對此予以認識,然后將其貫徹到教學當中,從字詞句等方面出發,實現課文精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毅.在語言的叢林中穿行——談小學語文品詞析句的實施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5(35):26-27.
[2]趙莉娟.會真意 悟真情 品真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品詞析句例談[J].教育論壇, 2016(3):24-25.
作者簡介:
徐曉彤(1989.09-),女,吉林長春人,本科學歷,長春市十一高中興華學校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