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冬梅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故事敘述和初中英語核心素養課堂整合的可行性、實踐性和有效性。通過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分析總結了國內外的研究文獻,探究故事敘述在初中英語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中的理論支撐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故事敘述 英語課堂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07-02
筆者將在分析研究故事敘述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從故事敘述的形式、運用故事敘述的理論支撐以及作用這幾個方面談談關于故事敘述的一些想法:
1.故事敘述的形式
1.1 口頭故事敘述。這是最常見的敘述形式,不需要輔助工具。兒時媽媽的睡前故事便往往是以這樣的形式進行。
1.2 數字化故事敘述。是指將一些圖片、視頻配以文字,或加上音樂,使用網絡技術進行剪輯修整而成的一種音頻敘述形式。其源于數字化故事敘述第一人,美國的達納溫斯勒阿齊利,他用自己的講述,配上老照片,通過電腦制作了一部自傳體小電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002年,其和朋友創辦了數字化故事敘述協會。自此,數字化故事迅速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教育者們也開始關注,并嘗試將其應用于教育中,從而有大量的關于數字化故事敘述的著作及教育網站相繼出現。
2.在英語核心素養課堂中運用故事敘述的理論支撐
2.1 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之父、教育心理學家赫華特嘉德那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而非單一的。故事敘述有助于學生開發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內省智能等。筆者認為,思維力是不可缺席的核心素養,進行故事敘述毫無疑問可促進學生思維的重構,重構之時,便找到了核心素養落地之力量所在。
2.2 “做中學”理論和“中原共識”。杜威提出教育的進行,要從兒童的真實生活出發,并負責于兒童的現實生活。中國第五屆課博會“中原共識”七條提到,核心素養需遵循兩個重要途徑之一是以生活視角重構課堂,這意味著學習即生活,意味著學習要走向體驗,意味著再造學習的時空。故事敘述能夠很好的實現學生的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結合。
2.3 人本主義理論。羅杰斯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充分體現主體的價值。核心素養是以堅守“人本立場”為前提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興趣和愛好,結合學習目標、內容等進行故事敘述,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在英語核心素養課堂中運用故事敘述的作用
3.1 故事敘述活動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英語難學,其中難在沒有生動活潑的語言環境。故事敘述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調動學生積極性,利于教學工作的展開。且在故事敘述中,學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創設故事,在自己創設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達到學習目的。
3.2 故事敘述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動機。
英語口語是一門應用學科。故事敘述里比如把抽象的語音、語法知識放在具有一定情節的故事中,實現抽象知識的形象化、枯燥乏味的規則趣味化的特征,能有效的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例如,情態動詞的學習,離開語境是很難真正掌握的。我們可引導學生使用can, could, may, might, must等情態動詞對電視系列劇《神探夏洛克》片段進行描述,提醒學生對不同的人物情節做出恰當的判斷。
我們可以看到,學習動機的確立,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和效果是很明顯的。英語教學重點的把握和難點的突破,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放了教師,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
3.3 故事敘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媒體素質。
學生通過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能提高其信息素養能力。在進行故事敘述時,學生可選擇合適的媒體來輔助敘述,這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在初中英語核心素養課堂上,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故事敘述來輔助英語教學,創設高質量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運用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英語課堂,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達成更好認識世界、表達世界的教育教學目的。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結合初中英語課程特點,故事敘述將會更多的出現在英語學習中。
參考文獻:
[1]孫文娣;數字故事敘述在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中的運用.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2]沈慧玲;少兒英語數字故事的編制——以小學六年級英語教學為例.湖南師范大學.2014
[3]吳娟;淺議數字化故事敘述在初中英語口語中教學的可行性. 湖南文理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