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露思
【摘要】中低年級的習作是學生習作的入門階段,一向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而言,由于教育資源較為貧乏,習作中總是寫不出真情實感,內容單調,語言干澀,有些學生不會習作,甚至害怕習作。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善于觀察,捕捉素材;先仿后創,創意表達;讀寫結合,厚積薄發;勤于練筆,樂于分享四種做法,即可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關鍵詞】中年級習作 善于觀察 創意表達 讀寫結合 勤于練筆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096-02
一、善于觀察 捕捉素材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庇^察生活,獲得實感,是作文的先決條件。習作訓練,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廣泛“采蜜”,“我手寫我心”,那么寫出的文章必定會充實、生動、活潑、惹人喜愛,既是兒童的又是具體的。
拿《我們的課余生活》這一習作來說,農村學生最熟悉的就是“拔蘆筍”、“摘龍眼”、“賣菜”,城鎮的孩子則比較豐富,比如滑板車、打籃球、悠悠球等等。這些都是生活,讓學生說說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追尋他們已有的體驗、想法、思想,學生自然有了想說的欲望,下筆自然就流暢。
《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弊魑谋揪褪且獙W生通過手中的筆再現生活,描繪生活,不要給學生太多的規范與約束,不使學生背離現實去“擠”文字。因為生活中本來就沒有那么多的盲人可以牽手,也沒有那么多的錢可以去撿,你對農村孩子講游樂場,講海洋公園,即使再精彩,也缺少體驗。我們要做的只是如何引導學生用一雙慧眼關注生活,發現生活。要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從“小”察起,會覺得生活中有觀察不完的內容。
二、先仿后創 創意表達
《新課標》習作要求強調教師“要重視學生習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占有材料的方法?!泵看瘟曌鳎也⒉惶岢斕貌贾?,也不要求當堂完成上交,而是提前布置相關主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進行背景閱讀、查閱資料、觀察、采訪、調查、研究。比如在教學三年級《語文園地三》習作“美麗的秋天”之前,我就作細致的布置,讓學生去觀察秋天,觀察周圍的環境、大自然發生了什么變化,到生活中去尋找秋天的影子,并收集有關秋天的景色、圖畫、水果等材料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摘抄好詞、佳句,帶到課堂上來交流。學生在動筆之前,對秋天已經有一定的發現和感悟,講起秋天,自然有物可說,有情可抒,為完成習作“鋪磚引路”。所以,我提倡在習作教學中,可以事先讓學生擬題、議題,收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通過學生與教師、同伴、文本、生活的多向對話,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通道,消除思維的障礙,學生的習作自然水到渠成。
三、讀寫結合 厚積薄發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主要方法不外乎是“多讀多寫”,沒有太多的“臨時抱佛腳”的絕招。《新課標》這么表述“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注意地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下來”,“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動”勢必給學生提供“寫話、習作”積極情感的支持。小學生的生活內容最豐富又最開放,“兒童天生就是一個幻想家”。他們腦子里裝著說不完、盛不下的奇思妙想,只要給他們合適的話題,適當的思維引擎,他們會有更活潑更靈動的想象。我們班林潤鑫在《拔蘆筍》中的表達:“今天星期六,早上6點我和媽媽一起去拔蘆筍。我看見蘆筍地里長著一棵又大又粗的蘆筍,想把它拔起來,可我怎么也拔不動,只好坐在那里嘆氣,忽然,我靈機一動,有了,先挖開旁邊的沙,然后使勁地拔,終于拔出來了。我得意地對蘆筍說:“還是我的力氣大吧!”表述源于生活,自有精彩。
四、勤于練筆 樂于分享
寫日記也是對習作能力提高極有幫助的一種手段。因為寫日記最能體現不拘形式的自由表達,是多動筆的最好形式,平日,應該重視日記習慣的培養??梢砸蝗找挥?,也可以數日一記??梢詫懸粋€人,一件事,一個物品,一次課外活動,大掃除,看一場電影,穿一件新衣服,家長里短,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都可以自由地記錄下來。還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或是一個片段,沒有開頭,沒有結尾,非常靈活。堅持寫日記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素材,豐富習作內容,提高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怎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感受呢?一是老師應該變批評為欣賞,成為學生最忠實的讀者,用欣賞的眼光評價學生的日記,并把精彩之處搬運給其他同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激情,又給了不會寫作的同學以借鑒。二是多提供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懂得與同伴,與老師,與家長分享。這些都有助于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