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璐 郭亮 段學智 申芳芳
【摘要】通過對目前傳統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中成績評價體系的現狀的研究,提出了“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成績評價方法。根據課程的試點實施情況,這種成績評價體系與“互聯網+”模式教學模式相結合,確實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及積極性,同時也指出了成績評價體系現階段需要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 過程評價 評價體系
【基金項目】1)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GH170436);2)吉林建筑大學混合教學課程建設項目——《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混合教學改革探究;3)吉林建筑大學校級教研課題(XJY201600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48-01
大學物理實驗室理工科專業進入大學后,較早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實驗課程。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創新意識上均起著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這種大面積的基礎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現如今,“互聯網+”模式讓實驗指導教師們看到了曙光。“互聯網+教育”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資源優勢,對于高等教育來說也是一項巨大變革。從2012年起,“慕課”即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簡稱為(MOOCs),作為一種創新的互聯網教育模式發展迅速。通過“慕課”模式的資源共享,學生可以接收到高水平教師對于知識的講解,即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增大了課程的課容量,掌握更豐富的物理知識。然而,僅僅借助網絡現有資源,與現實的實驗內容也會存在一些不符的情況,并不能滿足每一個實驗題目的需求。響應國家對 “互聯網+教育” 的號召,學校建立了網絡教學平臺,物理實驗課程借助此平臺以及自行錄制的微課視頻,積極開展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初步建立了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平臺,選取適當的班級進行了試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發現在實驗課程的成績評價體系上,由于與理論課課程性質不同,不能用期末考試或者學生論文的形式來完成成績的評價,需要找到適合實驗課程的成績評價體系,這也是“互聯網+”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目前,我們的大學物理實驗的成績評價體系主要分為三部分:
1.預習報告。目前的傳統實驗課程成績評價體系中,預習報告的成績占到了30%。但是由于學生對于實驗課程的不重視,及主動性不強,多數學生的預習報告流于形式,僅僅是照著實驗教材完成文字的預習內容,并未真正了解實驗內容,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等。老師在檢查的過程中,無法判斷學生對于實驗內容的掌握程度。
2.實驗操作。目前的成績評價體系中,實驗操作占了成績的40%。此部分的成績依據學生在課程的實驗操作表現,以及實驗測量結果給出。以常見的實驗題目分光計為例,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會設置兩到三個節點,作為學生操作是否合格的檢查節點。 然而在實際教學及檢查過程中,有部分同學由于預習不到位,無法獨立完成實驗內容。同時對于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也沒有辦法對實驗儀器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進一步探討。這種現狀導致學生會更忽視實驗的預習部分,只等知道教師課上講解教材上已經明確列出來的基本操作及操作方法,無法實現實驗課程本身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訴求。
3.實驗報告。目前的成績評價體系中,實驗報告的完成占了成績的30%。此部分成績評定主要包括實驗數據的不確定度分析及實驗報告完成情況。
傳統的實驗成績評價體系雖然也包括了整個實驗的過程,但是評價考核的內容只有學生的成績,與目前高等教育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強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目標有一定的差距。在實驗過程中,傳統的評價體系更注重知識的提高,而并未體現出來能力及素質的提高。
“互聯網+”模式下實驗成績評價體系
在“互聯網+”模式下的實驗課程,因為互聯網資源的引入,會加大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更多的了解,更能基于學生的學習全過程的持續的觀察、記錄與反思做出評價,鼓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的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較高質量的預習,將實驗教師從重復的實驗基本步驟講解中解脫出來,將重點放在了學生實驗過程的評價中,這同時也要給學生一定的操作壓力,壓力與動力并行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1.線上學習成績30%
好的預習是完成實驗的重要的基礎,以往的預習雖然體現在預習報告上,但很多是流于形式的,學生預習之后并未達到應有的效果。我們利用目前的網絡資源(慕課資料、微課視頻)及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實驗相關知識及視頻。同時也會通過網絡平帶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評價,其中實驗線上內容及相關視頻資料獨立學習完成情況占10%,線上學習任務和實驗知識相關問題的解答和測評的完成情況占15%,實驗各環節的優化及創新方案的提出作為附加獎勵分,占5%。教師結果網上觀看記錄,適當的增加測試單元,以按照以上的評價比例完成學生線上學習部分的成績評價
2.實驗室課堂實驗操作和數據測量成績40%
此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在課堂的實際操作情況,考核的主要部分包括:實驗儀器操作是否規范,占5%,實驗流程和操作步驟是否正確,占15%,數據測量是否準確,占10%,數據記錄是否規范正確占5%,是否符合實驗室管理的相關規定,占5%。由于已在網絡平臺上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所以在此部分將教師的講解時間降到最少,重點在檢查學生的操作過程及操作規范性上,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3.實驗處理與實驗報告完成成績 30%
此部分主要考核實驗報告的撰寫情況,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實驗報告的撰寫是否規范,占10%,實驗數據處理過程是否正確,結果誤差是否在合理范圍內,占10%,實驗圖表繪制是否準確5%,實驗課后思考題5%。在本部分增加了實驗思考題及實驗反思改進方法等所占的比例,鼓勵學生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對于提出實驗內容的改進及反思的同學,給予5%的獎勵。
結論
將關注預習及實驗操作過程的過程評價體系應用于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并在大學物理實驗中按照建立的評價體系認真完成實驗成績的評價。通過對試點班級學生情況的了解,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實驗評價體系,能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氛圍,嚴謹的科學態度,調動學生實驗的積極性,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適合于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肖立娟.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教學改革的探究[J].大學物理實驗, 2015,(06):114-116.
[2]倪燕茹.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融合“慕課”教學模式必要性的思考[J].大學物理實驗,2014,(06):118-120.
作者簡介:
沈璐(1984年8月-),女,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物理實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