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近幾年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一種新的在線教育形式。本文分析了慕課產生的必然性、慕課的優點以及慕課在高校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并對慕課在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發展做了展望。
【關鍵詞】慕課 MOOCs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214-01
慕課(MOOCs),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新的在線教育形式。作為教育史上的一場數字海嘯,它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了巨大沖擊,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一、慕課產生是歷史的必然
2012年被稱為慕課元年,它的產生過程與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技術增強知識研究所副主任George Siemens 于2008年開始開展的基于關聯主義的在線教學實驗研究密切相關。回顧MOOCs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大規模學習的需求加上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網絡分享理念的進一步深化,使得慕課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現成為歷史的必然。2013年,正好是中國互聯網網絡用戶突破6.18億,互聯網經濟6 004.1億元人民幣,進入到“互聯網+”的時代,國內開始慕課的建設與發展,慕課在國內開始了井噴式的發展。
MOOCs最引人矚目的特征是開放,即追求教育對象、過程、時空、手段等方面的開放(open),讓更多的人(massive) 付出更少的成本, 通過更便捷的方式(online),享有更多更優質教育資源(course)的機會。
因此,從高等教育發展史的角度透視,MOOCs是教育開放過程在互聯網時代的特定展現。
二、慕課的優勢
1.慕課廣泛的開放性。基于網絡技術、智能設備、移動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慕課的受眾非常廣泛。所謂massive open指的是任何愿意參加學習的人都可以參與,學習者的數量和身份都不受限制。對于學習者來說,慕課的進入門檻很低,只要可以方便使用互聯網,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在自己安排時間進行學習。
2.慕課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易獲得性。慕課使得每一個參與者都有機會選修世界最頂尖大學,最頂尖教授、大師的優秀課程。這極大的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和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的互換和共享。對中國來說,校際之間教學質量差距大、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質量和公平是教育的兩大難題,打破時空界限和學校圍墻的慕課,讓這兩個“老大難”的解決步入“快車道”。
3.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可以促進教師完善和改進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自我調整學習計劃。大數據時代下,大規模的線上學習及反饋系統的大數據無論對教學者一方還是學習者一方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與傳統教學相比,慕課在教學方式上也有如下優勢:
1)按知識點安排教學內容,教學視頻短小精悍,適合碎片化學習。慕課讓學習更為靈活,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觀看,提高了學習效率。
2)能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為實現教學目標,可以把傳統教學中難以實現的現場情況,實例、實驗、訪談等等各種教學資源整合在一起,盡量靠近“理想化課堂”。
三、慕課在大學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自2013年以來,國內尤其是國內高校的慕課建設呈現爆發式增長,作為一種先進,有效的新型教育方法,各高校都大力扶持。到目前為止在線開放課程已達5000門,中國慕課總量居世界第一,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逾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實際上,慕課在高校教學中的實踐還存在許多問題:
1.慕課的質量參差不齊,許多慕課都流于形式。許多慕課的教學組織形式還只是傳統課堂翻版。授課環節由課堂面對面教學改成視頻,習題與測驗由線下改為線上,評價方式也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實際上,慕課的建設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充分的技術支持,單憑任課的老師是無法完成慕課的建設的。
2.慕課統一的教學內容,削弱了老師上課的個性化特色。大學教師的鮮明個性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的影響顯而易見。老師的個性可以活躍教學氣氛,創造出一種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的研究問題的科學精神和學術氛圍,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慕課的應用,減少了學生接觸不同教師的可能性。
3.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有:
1)碎片化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習時間變得十分自由,但對學習者的自律性要求較高。如果缺乏對學生學習的管理督促,學習者難以保持長期的學習興趣以及漫長的學習過程。
2)交流互動效果欠佳,不如傳統課堂。教師的現場課堂教學經常伴隨著大量的實時即時雙向互動,細膩的情感交流,生動的氛圍感染和靈活的現場應對。教師可以根據現場反饋即時調整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師生面對面交流,對學生答疑需求可以及時面談解決。而慕課視頻中的教師往往沒有在教室教學的那種放松自然,互動不能及時化,線上答疑要老師付出許多時間,效果也不如面對面效果好。
3)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減弱。加強高校的教書育人工作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是新時代人才競爭的需要。教書育人是教師責無旁貸的職責。教師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展現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的科學精神和學術氛圍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慕課的應用雖然在知識傳授與獲取上提高了廣度,但由于慕課客觀上減少甚至阻斷了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必然導致了教師的育人作用的削弱。
四、對慕課在大學教學實踐中的展望
基于對慕課優缺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認識與展望:
1.慕課的引入對于大學教學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目前的大學教育中不論從教學效果和育人效果來說,慕課不能完全替代傳統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可以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相較而言,慕課目前更適合給高校外缺乏教育資源的受眾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以充分發揮和利用慕課的開放性優勢。
2.慕課的出現,對大學教育中教與學的雙方都帶來了沖擊。如何建設好慕課,如何利用好慕課這一形式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每一個高等教育者需要面對與思考的課題。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慕課建設不斷推進,慕課的質量和效果會越來越好,誰也不能忽視這一種教學方式的迅速發展。
3.要提高大學教學的教學效果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仍然要以人為本,秉持教學的重點在于人這樣的思想,從教學的本質出發,利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不拘泥于一種形式,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實現最終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馬若龍,袁松鶴.MOOCs:教育開放的模式創新與本土啟示[J]. 中國高教研究,2013(12)
[2]桑新民等.“慕課”潮流對大學影響的深層解讀與未來展望[J]. 中國高等教育,2014(5)
[3]李群,徐鼎.慕課對在線教育和學習方式引領作用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35)
[4]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4) [J].互聯網天地,2014(6)
[5]郭英劍.“慕課”在全球的現狀、困境與未來[J]. 高校教育管理,2014(4)
作者簡介:
薛云(1973-),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講師,從事機電工程方向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