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德體
【摘要】本文對中學物理教學困惑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希望其對解決中學物理教學困惑、提升中學物理教學質量有所裨益。
【關鍵詞】中學物理 物理教學 教學困惑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175-02
新課程改革從實施至今,許多物理老師想要抓住新課改的機遇,對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希望通過更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掌握。但是盡管是在新課改的推進下,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改革還是遇到了很多障礙,這使許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產生困惑。因此,怎樣推陳出新,如何順利的改革是本文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
1.培養學生探究欲望、合理講授探究式教學內容
隨著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推進,在教學內容中,越來越多的探究式教學如何應對?在新教材中,探究式教學內容較多,這樣的改變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且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知識技能提升目標的落實。因此,正確處理好探究式教學與既定知識目標的關系尤為重要。
在教學中,教師應統籌安排,兼顧探究式教學與知識目標等既定目標的有效結合;加強課前設計,力求最大限度的實現探究式教學目標;采用普遍要求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目的的啟發學生,不一定要按照教科書中的步驟來,而是可以通過實驗來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更加形象的知識的引導。另外,教師還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盡量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概念的滲入。
2.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正確處理“管”“放”關系
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不只是教師的講解,還有學生的狀態。一堂課,需要氣氛活躍,充滿生機。有的時候,對于靈活性較強的題目,教師通常采用放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討論。但由于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學秩序很容易被打亂,極易出現了“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這一問題應如何協調?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管教把握好“尺度”,雖然這個“度”不好把握。起初,學生還不會合作學習,就要先考慮合理分組,把好、中、差的學生搭配,指定好學生擔任組長,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競爭與合作。同時,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獨立思考轉向合作探究,鼓勵他們提出質疑。
3.確定學生實驗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實驗參與度
物理教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尤為重要。但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學生過于關注知識的學習和成績的提升,對處于基礎性地位的實驗教學興趣不足。同時,教師也為了追求成績和升學率,忽視實驗教學。在此種狀況下培養出的學生,往往是“高分低能”型的,無法滿足現實社會的要求。這一現象應如何解決?
中學物理教學課堂時間為45分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外,幾乎沒有時間對學生開展實驗教學。因此,教師應尤為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應確定學生實驗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實驗參與度,以此培養學生實驗興趣。在針對某一特定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的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提升學生發現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會學是學會的前提,簡而言之,學生學習知識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學習方法,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往往沉浸于知識的獲取,而缺少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如何幫助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一方面,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聯想。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概念性的知識較多,這些概念是物理學習的基本構成單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經常會認為概念具有抽象性,無法準確記憶。導致此種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生缺乏聯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學生聯想,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發現具有代表性的解題方式,拓展思路。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設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問為什么?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在問題中成長,提升物理素養。
5.結論
物理教學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將物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是提升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此外,面對中學物理教學探究式學習內容增加、“管”“放”度不易把控、學生實驗參與度不高、學生尚未掌握爭取學習方法的困惑,教師應深入思考,采用各種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教師應不斷提升教學水平、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以實現物理教學的突破性進展。
參考文獻:
[1]孔凡炳. 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困惑與策略[J]. 讀天下, 2016(12):53-54.
[2]易龍. 淺談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困惑及對策[J]. 速讀旬刊,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