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煉 郭雪梅
【摘要】班級是學校構建德育框架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德育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者和領導者,是教授知識、傳播技能、陶冶情操的主導力量。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給新時期的農村班主任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及時發現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對策對德育目標的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村初中 班主任工作 難點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182-02
一、農村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難點
在立德樹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德育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各級教育部門的工作方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初中生的思想觀念的開放性,農村留守兒童現象,導致初中學生的思想存在極大差異。面對著新的要求和任務,農村班主任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迎來了新的挑戰和壓力。
(一)隔代教育現象嚴重,溝通缺失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大多數農村父母都選擇外出打工,孩子則由祖輩等親屬隔代撫養,導致隔代教育現象嚴重。“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關愛、祖輩的溺愛、自身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等因素,易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產生自卑、孤僻等性格特征,導致部分學生人格發展失衡、學習動力不足,學生在家不聽家人的教育,在校不聽老師的教導。
(二)家長教育觀點變化、“學困生”現象突出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優質教育的需求與日俱增,送子女進城讀書已經成為農村學生家長一種時尚。留在農村的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缺乏家長有效地指導,或部分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導致“學困生”現象突出,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三)手機成為新的“精神鴉片”,危害超乎想象
因父母長期在外,大部分的家長或為了聯系方便,或彌補對孩子的陪伴,或者是經不起孩子的軟磨硬泡,紛紛為孩子配備了手機。然而,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的初中生,被網絡的神奇和游戲的刀光劍影所吸引,沉迷于虛幻的美妙世界不能自拔。最終,光陰流逝,錯失了學習的黃金時期;部分學生相互攀比,扭曲了價值觀,導致學生思想工作不好做。
(四)班主任意識不高,缺乏橋梁紐帶作用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實施者,是溝通師生、生生、學科、家校、學校與社會、上下級關系的紐帶。目前仍有部分班主任缺乏與科任教師的交流溝通;學生評價依賴主觀臆斷、妄下結論;家校溝通不暢,忽略家長感受,組織協調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在農村大部分地區,學校對班主任考核機制不健全,獎懲性制度欠缺,學校給班主任的報酬與勞動不成正比,導致部分班主任心生怨言,嚴重影響到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五)應試教育濤聲依舊,“后遺癥”突出
新課程改革強調將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放在核心地位,從而取代應試教育。但農村很多學校仍然將成績作為衡量一個班級與否優秀的重要標準,視成績為學校發生的生命線,片面強調了成績決定一切的觀念。導致班級管理被分數所累,注重學生成績,忽視學生道德培養,班主任工作空泛而無奈。
二、關于做好農村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一)完善規章制度,暢通校、師、生溝通渠道
學校應遵循也是素質教育本質,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學生評價體系、理性對待成績,不片面地將學生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異的唯一標準。有條件的學校要成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教育課,通過師生傾談,讓學生感受到親情的溫馨。班主任應通過電話、微信、QQ等方式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關注留守學生的生活狀況;關注學生的QQ空間、朋友圈、微博等,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實現暢通校、師、生溝通渠道,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形成合力
學校要完善相關設備與措施,讓學校變成學生“溫暖的家”。班主任要用寬容之心,以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對錯誤進行分析,探尋如何幫助學生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的途徑。另外,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隨時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在校表現,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大家訪活動,共同探討最有效的教育的方式,形成家校共育。
(三)挖掘學生閃光點,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時期,易對一些事物好奇、著迷,過度限制或放任自流都不能從實質上解決問題。班主任要和家長密切聯系,積極走進學生、了解學生、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自擅長的活動,共同鼓勵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多角度、全方面地評價學生,多給學生掌聲和喝彩,讓每一個“學困生”享受到成果的喜悅,自信地面對生活。
(四)更新班級管理理念,提升工作藝術
由于農村學校存在著大量的留守兒童,不同的學生性格、家庭背景不同、行為習慣不同,這就需要班主任根據學生自身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少數特殊學生要特殊對待,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班主任應正視自身的理論與實踐,去弊端,得教益,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形成對全班同學的層層鑲嵌式的管理,充分發揮學生間監督和指導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班級里的存在感。最終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雙進入一種情理交融的審美境界。
(五)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共同為孩子成長奠基
班主任要及時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科任教師意見和建議,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既要考慮學生的意見,又要尊重科任老師,在中間發揮好橋梁與潤滑劑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學科,尊重科任教師,不能因個人喜惡而忽略了各科目協調發展;經常向任課老師征求意見,詢問他們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交流溝通,調動他們配合班主任工作,從而形成合力,共同管理班級。
“愛”是育人的基礎、“鼓勵”是進步的階梯,“信任”是教育的靈魂,愿我們以神圣的態度,去弊端,在學生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以虔誠的態度,在天晴日朗的校園里耕耘;以燃燒的激情,書芳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吳均生.淺談農村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J].新校園(上旬刊),2014,(7).
[2]程想平.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培養人才從實抓起——淺談新時期中學班主任工作新思路[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9).
[3]魏書生.班主任工作藝術[M].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4]丁柱蘭.農村初中教師素質亟待提高[J].吉林教育,2005.03.
[5]李鎮西. 做最好的班主任[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