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好的促進工程測量課程改革,技能競賽成為了主要的方式,因為通過參加技能競賽,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還能推進課程的改革,能夠推進基地的建設,還能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探索出新的教學改革的途徑,所以技能競賽推進工程測量課程的改革還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技能競賽的優缺點來進行主要分析。
【關鍵詞】工程測量 校企合作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243-01
《工程測量》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為了更好的推動教學改革,更好的促進學生測量技能的提高,對技能競賽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施工測量能力是工程測量專業學生必備的能力,技能競賽也是為了讓這種能力更好的吸收,對專業生能力的考量。
1.技能競賽所帶來的好處
1.1技能競賽能促進教學內容改革
技能競賽的好處有很多,通過競賽,能夠發現之前課程所帶來的不足之處,這樣有利于推進課程改革的修訂。還可以發現在一些傳統的教學方面,教師把重心放在了理論教學,沒有重視實踐,忽視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所以為了讓理論和實踐能夠更好的結合,應該改變教學方法,設計實踐環節,并且還要綜合實訓,分組技能競賽的方式來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所以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就要提高技能競賽在院校中的地位,大力配合技能競賽的舉行。
1.2技能競賽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技能競賽對同學們的要求是有很多的,既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還要對技能進行運用,還要把自己的實踐經驗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崗位中去。技能競賽作為引領學生進步的基石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從而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大力發展知識競賽是很有必要的。
1.3技能競賽能促進校企合作
在準備技能競賽的過程中,院校能夠與企業有更多接觸的機會,還有利于市場調研的研究,還能觀察市場的變化,企業還可以根據技能競賽的結果來制定合適的培養人才的方案,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人才。所以要促進學校與各個學校之間的合作,大力發展好知識競賽,這樣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1.4技能競賽能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
技能競賽行業是一個變化十分迅猛的行業,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教師的能力也有很大的要求,對教師的各項能力也有很大的要求,現在我國師資隊伍的現狀都表現在重學歷和理論,輕實踐和技能的現狀。隨著多種技能大賽的進行,對學生的考驗也越來越大。因此,要求教師不斷跟蹤測量最近技術發展的新形勢,拓展自身的知識層面,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成為兩用教師,既能是理論性教師,還能是實踐性教師,。對于任何形式的比賽,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制作備戰計劃,還要進行充足的準備,比賽進行完成之后,還要對比賽結果進行總結,使教師不斷地進行學習,使教學手段和內容更加豐富。綜上所述,技能競賽能夠反映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還能推進課程的改革,從而培養出復合型人才,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
2.工程測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工程測量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主要包括理論與實踐沒有更好的結合,教師講課太多,學生練習太少等問題,下面具體進行了分析。
2.1理論與實踐未能很好融合
在大多數的院校對工程測量仍然是實踐與論文分開的方式,兩者沒有很好的結合,都是完成章節理論教學以后再去實驗室進行實驗。這種教學方法就可能會導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在實踐過程中使理論知識得到充分驗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打消,還可能會使學生上實踐課時,使操作無從下手。所以在進行技能競賽的過程中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2教師講課太多,學生練習太少
現在,大多數的院校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的多,練的少,在學完一門課后,學生仍然不能獨立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有許多都是瞬間的記憶,有時候下課了之后不立即進行操作,導致學生把一些理論知識都淡忘了。有許多院校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最終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所以為了更好的發展工程測量中所存在的這種問題,就要從根本上解決,要求校長和教職工人員共同努力,一起進步,改變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改變現狀。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技能競賽對工程測量方面所帶來的好處。這對于一個學生來說的重要意義,追求學生智力發展,可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相關教師也要對其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使技能競賽能夠更好的創新,為以后學生的實踐經驗表達奠定基礎。這樣對我國的工程測量是極其有利的,奠定了我國的工程測量技術走向世界巔峰的基礎。為我國工程測量技術走向世界前列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沈維莉.測繪技能競賽與建筑工程測量實踐教學改革[J].山西建筑,2014(35):276-277.
[2]陶肖靜.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測量》課程設置的若干思考[J].科技資訊,2016(03):106+108.
作者簡介:
鄭智華(1979.12-),男,漢族,廣西南寧人,學士,研究方向:工程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