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推進教學改革發展,緩解學生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探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設計科學教學內容、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共建實訓實習基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研究完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方法,以便應用型本科院校更有效地實現培養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社會對高素質、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趨增加。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高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其中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合作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為此,應用型本科院校要積極讓企業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和管理,為了保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學校需及時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績效評價的改革等,同時規劃新的師資建設方案和實踐實訓的建設。
一、修訂符合訂單式培養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
(一)應用型本科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需符合學校和專業定位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訂單式培養模式應該結合重點院校的“學科型”模式和高職院校 的“技能型”訂單式的優點,同時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該模式既要考慮合作企業的崗位需求,也要考慮學生的職業發展,不能讓學生的就業面太窄。實踐證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借鑒“基礎+模塊+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既注重學生的學科基礎理論,又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符合應用型本科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重應用”人才目標和定位。
(二)前期調研
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前,先對校企合作企業、畢業生、同行專家進行了充分調研。通過全面、廣泛的市場調研,重點調研企業人才需求、主要就業崗位、主要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職業前景等,并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以此作為修訂才培養方案的重要依據。
(三)充分論證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在人才培養中充分體現行業發展要求,充分反映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專業在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積極邀請行業、企業參與方案設計與論證,方案要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及需要。
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參與人員主要包括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會人員一般由兄弟院校專家、校企合作單位專家、專業帶頭人和負責人組成。論證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論證,定位是否準確,目標是否明確,是否符合社會人才需求。二是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論證,培養模式否能滿足培養目標要求,是否有課程改革特色等方面。三是課程體系方面的論證,課程體系設計能否體現培養目標,專業主要課程是否得到保證,課程、學時設置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符合教育規律等。四是專業實踐環節的論證,實踐環節設計能否體現培養目標,是否有利于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方面。五是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保障機制的論證,師資力量的配備是否合格,隊伍建設是否有持續性,實習實訓條件是否滿足要求。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改革
根據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思路,課程體系構建需要考慮學校培養目標和企業人才需求相結合、專業理論與企業實踐相結合、企業崗位能力需求與未來職業發展相結合。只有確保課程體系構建的合理化,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才能得以實施和落實。
(一)以能力為本位構建訂單式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依據市場需求、區域經濟發展以及高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要求,并結合合作企業崗位要求共同構建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以我校工商管理為例,在修訂跨境電商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時,課程體系既要遵循我校“特色、應用、多元化”應用型辦學定位,又要體現跨境電商的人才需求特點,因此在專業方向課和實踐教學環節可以設置針對跨境電商的新課程。這種課程體系既能融合企業管理、經濟管理所需的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同時使其具有跨境電商針對性和工商管理專業的普適性,這既要滿足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個性化,也要滿足專業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發展。
(二)課程結構模塊化,設置訂單式特色動態課程
根據工作崗位所需職業能力標準進行分析,設置與崗位職業能力相匹配的課程體系,通過構建“基礎課+主干課+方向課+實踐課”的模塊課程體系。基礎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主要培養應用型本科的基本職業素質、專業知識。專業主干課,主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及崗位職業能力而設置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專業方向也是課專業拓展課,以專業培養的職業能力和未來就業方向為依據,設置不同職業能力的方向課程。實踐課由培養專業綜合能力的實踐課程和合作企業的特色實踐課程組,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實踐類課程可在校內實驗實訓室教學,也可在企業場景中教學;同時該類實踐課可以是學校根據課程設計,也可以直接跟進企業的項目和任務。
針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專業實踐課三大模塊課程中,由校企雙方根據學生職業發展、企業崗位需求增置訂單式特色動態課程,并共同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并由學校雙師型老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授課。動態特色課程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發展每隔2年左右進行一次調整,靈活應變環境的變換,這種靈活機動的模塊化特色訂單式課程體系有利于畢業生與企業經營零接軌。
三、改革教學內容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設計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應該有所改變和創新,在承襲原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校內學習和校外學習相結合、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學資源,培養滿足社會需求和企業個性化需求的人才。
(一)教學設計思路以專業定位為依據,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學校的辦學定位決定了專業定位,進而決定了課程定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設計思路是,先分析學生的就業方向,如果是進入合作企業工作,就分析工作單位的崗位需求能力,然后分析與崗位相對應的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和技能,然后設計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內容設計課程教學模塊,各模塊知識能力要和企業的崗位能力相匹配,如果通過學生在企業工作的檢驗,教學思路符合學校專業培養目標,并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那教學思路就是合理的。如果不能達到訂單式人才培養目標,就重新設計課程教學思路。
(二)教學內容模塊化,項目任務嵌入教學內容
將課程內容分模塊化教學,以《市場營銷》課程為例,教學內容分為市場營銷導論模塊,旨在讓學生掌握課程的基本概念和營銷哲學思想;市場調研分析模塊,旨在分析營銷環境和企業營銷機會;制定營銷戰略模塊,旨在制定企業的營銷戰略和競爭戰略;制定營銷策略模塊,旨在根據企業的營銷戰略制定企業的營銷策略。
在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中,在培養學生掌握課程基本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引進企業具體項目,將學生帶人企業實際情景中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有效的讓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企業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在《市場營銷》課程中,從市場調查開始,就可以引進企業項目,讓學生分組合作,針對一個項目進行市場調研與分析,并據此制定營銷戰略和營銷策略。在此過程,企業可以派老師跟進項目并指導學生,也可以將課堂安排到企業實際情景中。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現在很多教師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都采用了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相結合,但多是以傳統講授式為主,采用傳統的知識灌輸、講解為主,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主要還是依靠多媒體。這種方式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這就需求我們進行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一)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我們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導學習,調動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在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實踐情況,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項目教學,同時開通精品課程網絡教學等教學方法。
(二)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
針對應用型本科訂單式人才的培養,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應考慮課程的理論和崗位業務的操作技能的結合,專業的學科和企業崗位能力的需求,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積極推廣互聯網信息技術。
如本校物理管理專業的虛擬訂單班課程采用了“翻轉課堂”教學法,如采購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以《市場營銷》課程為例,其是校級精品課程,課前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和目標,將學習內容以視頻、課件或文字案例形式發放到學生群中,并且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關學習資料,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帶著真實項目和任務來學習,并在課堂進行討論和分析。為了讓學生更好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課程會結合企業崗位能力,將工作情景和操作流程的視頻傳到網上,通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以及實踐操作能力。
五、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
為了解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雙師型”教師缺乏的問題,可在校內外培養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一)強化校內教師的實踐能力
一是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到企業相關崗位掛職鍛煉,參與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二是有選擇性地參與企業的項目,通過完成項目來提高老師的實戰能力和前沿知識;三是主持企業的橫向課題,通過課題的研究和開發,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通過產學研提高老師的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四是給企業進行技術培訓,如我院工商管理專業組織優秀教師團成立顧問團隊,并加入企業服務聯盟,開展管理培訓、顧問咨詢、創業與投資輔導等業務。
(二)增強企業指導老師的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
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中,有部分理論課和實踐課需要安排校內老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授課和指導。企業專家的實踐經驗豐富,但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缺少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為了彌補此不足,校內外老師可以共同探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共同編寫教材,共同參與課題。相互之前取長補短、共同形成“雙師型”教學團隊。
六、共建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
穩定充足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以及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安排,為培養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訂單式專業人才提高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一)共建專業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學院按照專業培養的共同目標和企業的崗位要求在校內建設相應的實訓實驗室,校內實訓基地成主要為學生提供集職業技能鑒定、基本技能訓練和綜合實訓為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同時,學校要與企業簽訂協議,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實踐基地,以更好地滿足專業的實訓實習需要。校外實訓基地每年會定期接受學生的實訓和實習,學生可及早的接觸合作單位的工作,融入企業的文化和環境中。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工作場景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通過整合和優化校企資源,完成產教融合共同培養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校企老師共同指導實訓實習,共同考核
校企老師共同編寫實訓實習教學大綱,共同指導學生的實訓實習。對于校內實訓,以校內指導老師為主,企業派專家進校指導;而校外的實訓和實習,則需要校內指導隨時根據實訓實習項目,并指定一位校外聯絡老師,以便隨時與企業溝通,以及對學生的有效管理。
學生在企業實訓實習期間,必須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完成企業分配的工作任務。根據企業制定的獎懲制度,校企雙方共同考核學生的實訓實習成績,只有實訓實習合格的學生才能獲得專業規定的學分,對于實訓實習過程表現優秀或取得良好業績的同學,企業可以給以表彰和獎勵。
七、校企共建涵蓋教學管理整個過程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應建立由行業企業、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及家長等多方參與的評價體系,其考核方式由單一的傳統的考核方式變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強學生的課程考核、實訓實習考核,建立和完善質量跟蹤評價體系、質量信息反饋體系、畢業生跟蹤調查體系等。
(一)建設多方參與的評價體系
建立由企業、學校、學生、家長多方參與的評價制度,通過企業調研、開座談會、畢業生訪談等方式、問卷調查、企業年終考評、學校督導檢查等方式,線下調研與線上調研相結合,分析教學質量、學習效果、畢業生滿意度、企業滿意度。為了廣泛搜集各方意見,可建立有效可行的反饋機制,及時向學校和企業反饋信息和解決問題。
(二)注重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
為達到應用型本科訂單式人才的培養目標,考核評價體系應以行業、企業考核指標為實踐教學質量標準的制定依據,由來自行業、企業的專家對實訓基地、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進行專項檢查,保障實踐教學質量。
(三)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
評價主體包括學校和企業共同授課老師、實訓實習指導老師,評價和考核內容主要包含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集中性實訓和實習、畢業論文等,評價形式隨內容不同而靈活多變,包括過程考核、考試考核、工作業績考核等。在考核過程中,推進考核改革和創新,如讓學生參與項目競賽或參與校企合作的科研課題等,同時借組互聯網信息技術,推進網上考核系統。通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八、總結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修訂、課程體系的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以及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能有效完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此過程,我們不能照搬高職院校的訂單式培養模式,而應該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和合作企業的個性化需求,處理好應用復合型人才和企業個性化人才的關系、專業能力寬口徑和企業崗位針對性的關系,這樣才能培養既能服務于社會又能服務于企業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徐玉萍,吳士筠,徐承睿.應用型本科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J].西部素質教育,2017.
[2]柳友榮,項桂娥,王劍程.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
[3]李霞.產教融合背景下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現代交際,2017.
[4]石海信,李尚平,陸安山.地方本科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證研宄[J].高教論壇,2017.
[5]劉海力,謝常清.地方本科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2015.
[6]孫佰申.地方性本科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改革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
[7]賀小燕.構建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
作者簡介:石林(1976—),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營銷戰略。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的應用型本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立項編號:2016SJD8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