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宏偉
【摘要】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各項學習能力還未完全成熟,且由于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常常會出現“學困生”的現象,影響整體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改變慣有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從優化引導、重視評價等幾個方面對基于因材施教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以及轉化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 因材施教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162-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由于學習能力的差異,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有所不同,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長此以往,便成為了“學困生”。“學困生”的出現,對提升整體教學質量顯然是不利的,而對于學生而言,小學階段在其人生中充當著啟蒙教育的重要角色,對于培養學生各項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結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幫助“學困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引導其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學習,打下結實的知識基礎。
一、優化引導環節,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實踐表明,小學階段,學生常常會出現跟不上進度的情況,有時可能只是某一堂課,沒有引起教師以及學生的重視,但累計起來,便很可能會出現“學困生”的現象。究其原因,往往是學生學習熱情不夠,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不能保持集中,自然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引導環節的優化,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保持高度的熱情,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美麗的街景——兩位數乘以兩位數》這一章節時,教師便可以進行引導:同學們都自己出去買過東西吧,假如媽媽要讓你去買15斤水果,而每斤水果是12元,媽媽給你了200元,那么你還能剩下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位數的乘法。這樣進行引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于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注重因材施教,提升學生能力
小學階段,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能力差異,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有好有壞,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結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最大程度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整體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分層訓練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3類,其中第一類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學有余力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第二類學生知識基礎較為扎實,具有較為積極的學習態度,第三類學生知識基礎較差,且學習積極性不足,教師在開展練習環節時,應該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分層進行練習,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潛能。如第一類學生適合拓展性作業,在其掌握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引導這部分學生充分發散思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拓展,進一步提升自身素養,而第二類學生適合鞏固型作業,教師可以利用練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然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酌情選擇拓展作業,而第三類學生往往會出現“學困生”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布置較為基礎的練習,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選做鞏固型作業,進一步掌握知識。
三、加強師生交流,營造課堂氛圍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在傳統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既害怕有好奇,而“學困生”由于成績或者表現不好,對于教師的抗拒更為嚴重,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無疑是不利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往往不能與學生充分進行溝通,只注重于日常的教學以及知識的灌輸。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課堂上的提問環節,“學困生”往往不會主動參與到其中去,教師便可以積極引導這部分學生,鼓勵其嘗試回答問題,并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積極進行表揚,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從而提升學生在學習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重視評價環節,引導學生反思
實際教學表明,小學階段,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對于學生的評價工作,引導學生完善自身,不斷進步。例如,在平時練習或者測驗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學生成績進行評價,特別是對“學困生”,由于成績較差,這部分學生往往會出現在學習時積極性不足的情況,教師不能對其進行一味的批評,挫傷學生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而是應該積極鼓勵,引導其尋找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查漏補缺,完善自身。
總而言之,數學“學困生”的存在對于提升數學整體教學質量顯然是不利的,而對于“學困生”而言,在小學階段即處于落后的地位,往往會出現挫傷其積極性和自信心的情況,不利于這部分學生日后的學習以及未來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困生”成因的探究,并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幫助“學困生”以積極的態度進行課堂學習,尋找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提升自身。當然,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難于管理,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改變固有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良好的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譚曉紅.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 2016(33).
[2]洪玲.小學三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其轉化策略[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