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玉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凸顯。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仍舊采取傳統的后置性作業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學定教”無法得以有效的實現。針對這一情況,在新課改下,前置性作業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歡迎。前置性作業的布置包括作業設計、作業評價等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通過多元化的作業評價來談一談如何借助前置性作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真正地實現“以學定教”。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前置性作業 多元評價 評價主體差異化 評價方式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167-02
所謂的前置性作業主要指教師借助課前學習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發揮其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來進行的嘗試性的學習。其設計環節包括作業內容設計、作業評價等。學生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其是極具個性差異的個體。在對學生的前置性作業進行評價的時候,同樣需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級內容的多元化以及評價結果的差異化等方面進行多元評價。
1.評價主體差異化
既然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那么其同樣需要在作業評級活動開展中發揮主體作用。前置性作業評價中,教師應當跳出傳統的單邊評改的圈子,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成為作業評價的主體。
(1)學生自評
在前置性作業設計中,教師會設計一些極具基礎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符合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針對這些問題,我在作業評價中會引導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行自我評價。如此,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會對其作業情況進行認真的整理和反思,在反思中理性地思考自己的作業行為,就其不理解或者難以內化的知識梳理清楚,借此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在學生自評之后,其需要將自己的自評結果呈現在作業之中,然后由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評價進行審閱,在審閱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評價和學生的自評對作業情況和學生對新知的理解程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以學定教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小組互評
由于小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其難以對所有的作業都進行合理的評價。此時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借助多邊交往的方式來實現有效的作業評價。而且,在小組合作評價中,學生們可以通過審閱組員的作業,從中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在作業互評中還可以互相激勵,從而樹立起數學學習自信心。
(3)家長評價
家長作為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其在孩子的學習發展歷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對孩子近期的變化或者發展是最為了解的人。所以,在前置性作業活動開展中,我會鼓勵家長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評價,一方面發揮家長的監督作用,監督、指導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一方面在評價中使家長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將其情況反映給教師,從而在家校合作下,合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評價方式多元化
在多元化理念的引導下,前置性作業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實現可以采取教師批學生改、選擇性批改、面批面改等方式。比如,在面批中教師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前置性作業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將其標識出來,在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中引導其發現自身的錯誤,并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從而在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的基礎上,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在面批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出錯的某一題型補充幾道相關的問題,借此在拓展訓練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化,所以在對學生的前置性作業進行評價的時候,教師不能再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的數學學習,避免消除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由此,在前置性作業評價中,我采取了極具差異化的評價方式。對于數學學困生,我采取訂正加分制。即在學生的自評之后,我會對其作業情況進行再次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對作業釋以加分制,如此在分數的驅使下,學生的作業自評積極性不僅可以被調動起來,其還可以在評價的高分驅使下,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對于數學學優生來說,我則實行思考題加分制。即在前置性作業設計中除了設計一些極具題目之外,還會設計一些思考題。學優生在其已有的數學學習能力基礎上,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解決。在對其解答進行評價的時候,我則對其給予優星評價,在得到了5顆優星之后,學生可以換取一個小禮物。我甚至將學生的日常作業情況納入到學期考試之中,借此在滿足學優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避免終結性評價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情況出現。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之外,教師在前置性作業評價過程中還需要實現評級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結果的差異化,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和結果的評價。借助多元化的前置性作業評價,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使老師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實現以學定教,還可以使學生在評價的驅使下獲得更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為其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閉瑞雪.巧用多元化評價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質量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教育,2016(21):10-11+13.
[2]潘建琴.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的多元評價[J].新課程(小學),2012(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