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國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終身鍛煉的體育教學概念也逐漸的受到了人們的認可。在這個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年代,孩子們的娛樂活動也從室外轉移到了室內,長久的不外出鍛煉,導致他們這一代身體素質普遍比較弱。而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老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他們養成一個熱情運動的習慣,這對于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都很有幫助。本篇文章就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展開一些討論。
關鍵詞:初中體育;終身體育;培養方式
體育是一門以鍛煉身體和提高體育知識為基礎的課程。初中正是學生長身體的階段,良好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骨骼發育,做一些輔助運動對于學生們身體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盡管運動的好處有很多,但是很多學生還是不能重視,覺得體育是無關緊要的科目,更不會有終身鍛煉的想法。想要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首先老師要具有專業的體育技能,其次老師要著重幫助學生培養對于體育鍛煉的熱情,促進其養成自主鍛煉的意識。接下里就怎樣幫助學生培養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展開了討論。
一、激發體育興趣,建立終身體育發展思想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件事情有興趣才能持久的堅持下去。也只有當學生對于體育教學感興趣的時候,他們才會主動積極的參與進來。所以,在初中體育的課程當中,老師想要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就需要合理的幫助學生建立體育運動的興趣。首先不能用單一無聊的體育講解方式和重復枯燥的體育訓練,要了解學生們的想法,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以此用來幫助學習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進而幫助他們建立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例如,老師在帶領學生打乒乓球的時候,可以先介紹我國乒乓球的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乒乓球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在介紹的時候,不要為了講解而講解,而要親身的參與到學生中去,以親身示范加上一些詼諧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興趣,想要踴躍的參加到乒乓球的運動中去。接著,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互相練習。這樣學生就可以以一邊回憶老師講的內容一邊打球了,這樣的小組練習,讓學生練習的非常快,而且也非常認真。在練習過一段時間之后老師可以舉行小組內的競賽,在每一個小組中挑選出一個打的最好的同學代表小組參賽。在和別的組比賽的時候,不參賽的同學也會看到高手之間的對決,對于自己打球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樣體育課上的氣氛就會變得活躍起來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會增加不少。
二、豐富體育活動內容,幫助挖掘學生潛力
每個人的運動能力都不同,所喜歡的運動也不同,所以所存在的運動潛力也不同。老師在豐富體育活動挖掘學生運動天賦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于體育學習的樂趣。所以,老師在上體育課的時候,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喜好,在全面發展體育能力的同時幫助發掘學生一部分的體育潛力,在學生所擅長和熱愛的運動中體驗到體育所帶來的樂趣。比如,在跑800米的時候,老師要跑步的重要性告訴學生。跑步是有氧運動,可以鍛煉人的心肺功能,鍛煉意志力。有些學生在田徑場上反復的跑會覺得很無聊,老師就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活動,比如“接力跑”或者“警察抓小偷”等學生們熟悉的小游戲。先帶領著跑一段,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快樂的奔跑。在這樣的游戲當中,學生們就不會覺得800米難跑了。在幫助了學生提高自主參與意識的同時,也綜合提高身體素質。游戲是學生們都愿意參與的,因此老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幫助學生在豐富的游戲活動中參與到體育鍛煉上。在發現學生自身潛能的懂事,又輕松快樂的完成運動目標,使得教學變得更有意義。
三、加強體育知識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認識能力
體育也是一門有技術的學科,不是單單是用身體活動,還要加入一定的思考。一味莽撞的運動會破壞身體肌肉組織,只有符合身體運動規律的鍛煉,才能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所以,老師在帶領學生運動的同時還要傳授給他們相關的理論知識,幫助他們認識到終身鍛煉的重要意義,總體提升他們對于體育的認識。例如,在帶領學生做體操的時候,就可以引入健美體操的知識,健美體操是以人體為主體,以健美為目標,所以學生們一定會很感興趣。在介紹健美體操相關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選擇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上播放一些健美操的比賽和一些健美操運動方式,配上輕松的音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適應相關節奏,提高對于運動的感知能力,也使得理論性的教學可以有趣一些。在介紹理論知識的時候,要重點介紹練習的方法和練習需要注意的事項,合理的安排鍛煉時間。
四、結語
總而言之,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對于學生的好處是非凡的。所以,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建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是廣大體育老師應該努力解決的一個目標。在教學中要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培養體育運動的樂趣,以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幫助開發學生潛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并且建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好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孫俊濤,楊超.以“社會適應”為導向的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7(05).
[2]任軍,張惠芳.“微”時代下微課發展研究——體育教學的“微”表現[J].武術研究,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