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偉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重點,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建立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根據教材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拓展學生思維,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興趣;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師生關系;質疑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氛圍
建立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本,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這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這種共同勞動,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確定的。”專家認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師生關系問題,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因此,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沒有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二、通過激發興趣,誘發創新精神
興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推動學生滿腔熱情地從事學習和探索,對智力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讓學生不斷體驗學習的愉悅與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地學習,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不顧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制性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都會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和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與我們的教育總目標也是背道而馳的。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教導學生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設疑法、情境法、游戲法、導語法、活動法……每種方法都有著不同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而靈活運用,應該認真挖掘語文教材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最終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欲望
亞里士多德說:“思想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創新想法、創新活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好奇心。而興趣和好奇心又往往來自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當然問題來自學生。因此,我在教學《丑小鴨》一文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文件,在丑小鴨離開家是,將視頻停止播放,引導學生想象,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來開拓他們的創新思維。如:“同學們,請你們展開想象,想一下丑小鴨離開家后會發生什么呢?”此時的小學生一定會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打開,想象創造出多個不同命運的丑小鴨。教師此時還可以鼓勵同學們展示自己的創新結果,這樣在訓練和發展創造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創造條件,正確誘導,就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四、重視動手操作,發展創新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結合本學期的教研課題——《立足校本教材,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充分設計多種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思維。
1.圈一圈,畫一畫,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2.畫一畫,拼一拼,幫助學生掌握所學內容,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兒童大多對繪畫比較感興趣,同時他們的認知發展又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因此說“畫一畫”是符合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的一個很好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我常借助畫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我的好朋友》這一課時,結合實物讓學生認識了蘋果、西瓜、白菜、黃瓜等詞語后,讓學生能畫的畫一畫,不能畫得涂一涂,然后再把圖貼在相應的字卡上面。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所學詞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做一做,演一演,加深理解,深化中心,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兒童的思維以直接行動思維為主,離不開感知對象,離不開行動。因此在兒童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做一做、演一演"顯得更為必要。比如:在學習洗手這個詞時,讓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洗手的整個過程,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培養了動手能力。
五、及時評價,鼓勵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學生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創新活動作出評價,相互鑒賞創新成果,或者教師對學生的創新成果從創造思維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到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也是素質教育賦于教師的重任,我們要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讓小學語文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韓詠昌主編.心理學(第五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6.
[2]王極盛著.科學創造心理學[M].科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