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英
摘 要: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反映本企業自身特點的價值觀念、經營哲學、行為準則、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等的融合體。在全球化的經濟發展背景下,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并不斷表現為企業軟實力的競爭。而企業文化正是企業軟實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日本之所以在二戰后短時間內實現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根源在于日本企業的強大,而日本企業的強大,主要取決于日本先進的企業文化。
關鍵詞: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團隊意識;文化創新
一:日本企業文化形成的背景
日本曾經是一個傳統農業社會,19世紀中期,歐美國家以強勁之勢將工業化傳入日本,震撼和改變了整個日本社會。在感嘆自身與歐美國家工業化差距的同時,日本社會深刻認識
到日本要實現社會的根本性轉變唯一的途徑就是發展工業,而這一目標最要依靠企業得以實現。于是,日本政府大力推進“明治維新”,通過“明治維新”實現社會形態的變革,并不失時機地引進歐美國家的管理模式,日本進入了工業社會。但日本普遍盛行根深蒂固的日本社會意識和價值觀念,對理性化企業管理極為排斥,歐美的這種“理性化制度”沒有立刻被日本社會接納。同時,由于企業不斷爆出一味追求利益的無道德經營丑聞,歐美管理制度遭到日本社會各界的強烈抵制和抨擊。為解決這些問題,日本企業將西方先進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日本一直以來秉承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強化家族意識和命運共同體,增強企業凝聚力,強化集團精神,弱化個人主義,并使企業活動得到政府的扶持,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最后不斷樹立企業信用。日本企業就是在不斷的社會活動中,不斷磨合,根植于日本傳統文化基礎上,加入西方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
二: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
(一)以人為本
日本企業以人為核心,強調重視人、尊重人、相信人、關心人、發展人,強調人的主動性,以人為本。日本企業獲取利潤,在進行利潤分配時,將利潤的大部分用于設備更新和新產品的研發,以保證企業的做大做強。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員工的福利也隨之不斷提高。日本企業的以人為本是以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企業工會制度這三大基本制度為保障,從不同側面改善企業的生產關系,緩解勞資矛盾,潛移默化中讓員工形成以企業為家的觀念,不斷推動日本企業經營管理的完善。
20世紀90年代,日本出現泡沫經濟,日本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困境,生存艱難。即便如此,企業仍舊堅持終身雇傭和年功序列,在一定程度維持了員工的穩定,也讓員工對企業產生了極其深厚的感情。其后,全球性金融危機也給日本帶來了巨大沖擊,日本各大企業出現赤字,但大部分企業通過減少勞動時間,允許員工從事副業等手段避免了員工失業,確保正式員工的終身雇傭。企業以人為本,員工以企業為家,確立了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
(二)團隊精神
日本企業把培養團隊精神視為企業文化的靈魂。日本企業秉承的不輕易解除員工的終身雇傭制、憑工齡等晉升的年功序列制和把勞資關系改變為家族內部關系的企業工會制度這三大基本制度,把企業員工緊緊地團結在了一起。他們齊心協力、團結一心、竭盡全力為企業服務。他們始終相信,只有企業發展得好,自己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廠興我興,廠衰我恥”。企業員工擰成一股繩。日本家族主義傳統和與此相聯系的團隊精神滲透到企業文化之中,使企業全體員工形成命運共同體,員工和企業之間保持著身后的“血緣關系”,使得日本企業成為一個個真正充滿活力的有機整體。
(三)節約務實精神和憂患意識
由于日本特殊的自然環境,頻繁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再加上資源匱乏,老齡化少子化等現象日益突出,使日本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強烈的節約精神和憂患意識。日本近代史證明,每當不自量力,浮夸冒進時,整個民族就會碰釘子,每當實事求是,埋頭苦干時,才會有起色有發展,日本在百年發展中經歷了諸多坎坷,但每次的失敗,都形成了強烈的憂患意識。踏踏實實,務實求真,不尚空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信念深入人心。
(四)企業使命和社會責任相結合
長期以來,日本企業注重將企業使命與社會責任相結合,強調通過優良的產品,周到的服務來回報社會,服務社會,進而贏取社會的好評,以此延續企業的生命。如日本松下公司的座右銘為“講究經濟效益,重視生存意志,遵守產業人的本分,鼓勵進步和社會生活的改善,與致力于世界文明的進步”;豐田公司的“優良的產品,世界的豐田”。
(五)文化傳承和創新
日本企業一方面堅守厚重的民族文化,同時又柔韌而靈活地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創新,讓企業的大戰不斷注入新的精神源泉,不斷豐富企業文化的內涵。首先,它們很好地繼承了日本民族文化中的優良傳統,將合作精神,集團精神等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此外,企業創新時刻融入于企業的靈魂,正是這種企業文化,成為了企業的精神財富,不斷催你和支撐著企業的發展。
三:小結
日本有很多企業成為了長壽企業。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金剛組創立于578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資生堂、松下電器歷史也上百年,松井建設至今已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風雨雨,成為最古老的上市公司。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企業的長久經營,得益于日本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 陳適宜.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及其借鑒意義 [C].《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2006年1期
[2] 劉綺霞.現代日本企業文化戰略及其啟示 [C].《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5期
[3]孔欣.日本企業文化特點與我國企業文化建設 [C].《蘭州商學院學報》-2016年10期
[4] 張洋;張亮亮.日本企業文化探索與啟示 [C].《東方企業文化》 -2012年4期
[5]王麗莎 日本企業文化的儒家根性再探[C].《劍南文學》 -2012年1期
(作者單位: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