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
摘 要:如今,素質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通過專業化的教學幫助學生增強核心素養。現就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探究,主要以時間觀念為典型對象。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有助于學生的素養提升。就歷史學科而言,學生可以將重點知識內容以時間表的形式進行整合,如此一來,歷史知識的架構會更加清晰、直觀,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歷史事件。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時間觀念
構成我們三維世界的主要元素為空間、人以及時間,在這一復雜的環境中歷史事件便隨著時間而不斷發生。由此可見,在學習初中歷史的過程中教師需重視對學生時間觀念的培養。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時間觀念之后,便可更高效地梳理歷史知識內容,并且更深入地學習歷史知識。甚至,學生還可借助時間觀念更全面地了解到歷史事件之間的緊密聯系。因此,現就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重要舉措進行深入探究。
一、概述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重要意義
所謂的歷史,是指已經發生過的時間段,并且在該時間段往往會出現相應的重要事件,即為歷史事件。同一時間段的不同空間下會有不同的歷史事件出現,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課本中講述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相關知識。時間觀念對于學生掌握事件的起因、經過,甚至結果均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可以就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進行歸納,從而依據事件的先后順序進行整合便可梳理出春秋戰國群雄割據問題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并且能夠順次梳理出各國戰事的具體情形。事實上,某一時段的歷史主要是由該時段的各個歷史事件集合而成的。若是事件的空間以及相關時間段的事件均較為清晰,那么學生便可清楚地了解到相關內容。
二、初中歷史學科中的時間呈現方式
通過研究可知,不同名稱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夠將其具體空間以及時間表達出來。那么,這對于學生的高效學習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我國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的多文化民族,無論是近代史還是古代史均有豐富的文化可以挖掘。現將其中具有典型性的歷史事件的表達方法進行歸納,分別為普通紀年方式、天干地支紀年方式以及帝王年號紀年方式等。
1.概述普通紀年方式
首先,關于年的概念。相比較西方的紀年方式,中國已經擁有了更長久的記載,它最早呈現于甲骨文階段,即商朝時期。在此基礎上,逐漸研究出來了季節以及時辰記錄時間的手段,它是封建社會的積極產物。與我國不同的是,西方國家專心研究了歷法,從而成為所謂的公歷紀年法;其次,關于世紀。立足于年的記錄方式,從而逐步演變成了世紀。就我國而言,最早旨在對封建帝王進行生平時間統計,但是直到17世紀左右,由西方國家相關人員提出了百年為一世紀的思想,即所說的世紀。由于歷史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為準確記錄該事件的時間便逐步提出了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概念。
2.概述天干地支紀年方式
首先,天干地支思想具有獨創性,是我國用來計時的典型方式,它能夠包含時辰以及年的時間概念。經過時間的推演,天干地支紀年的方式仍舊為人們所用。天干地支的時間概念最早源于遠古神話,旨在紀念常羲生十二月。就其深層含義可知,它能夠代表古代人民的淳樸特性,及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狀態;其次,關于公元元年的計時方式。最早是為了紀念耶穌,其中每五百三十二天是一個周期。公元的紀年方式直到公元8世紀才被認識,并逐步為人們所接受。
3.概述帝王年號紀年方式
依照帝王年號記錄歷史是極其典型的,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中涉及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內容。不同歷史王朝的帝王均具有獨特的帝王年號,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漢武帝便開始了帝王的發展之路。事實上,每一任皇帝均有不止一個年號。由此可知,若要將不同的皇帝區分開來需采用其謚號進行準確紀年。各位帝王的功過不可妄加評論,但是其創造的歷史是永遠抹不去的,因此可采用較為典型的記錄方式進行紀念。康熙皇帝以及永樂大帝均是帝王的謚號,可用來紀年。
三、初中歷史中的時間元素
以上的計時立法均可在人教版初中歷史課本中找尋到,因此在了解了相應的知識之后學生便可清楚地認識到課本中的時間線,從而更高效地借此梳理事件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初中階段學習歷史知識,學生還應該掌握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以及事件發生之后的影響。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的“八國聯軍侵華”內容時,教師可借此將本單元所學的歷史事件進行歸納。依據時間線可知鴉片戰爭是打開國門的第一槍,繼而便有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收復新疆、甲午中日戰爭直至八國聯軍侵華等事件。借此還可對“近代化探索”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從而總結為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直至新文化運動的時間線。
由以上內容可知,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逐一落實,時間觀念的培養不僅能夠為學生快速梳理課文內容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還能為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時間線對于歷史學科而言至關重要,若是初中生能夠養成自主學習、歸納知識點的好習慣,那么其學習能力便會隨之增強。綜合素養的培養是最終的目標,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同時,還需積極探索更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措施。
參考文獻:
[1]林紅梅.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J].考試周刊,2018(37):152.
[2]包海峰.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思考與分析[J].考試周刊,2018(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