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業學校正在蓬勃的發展,招生的數量和規模在不斷的擴大。中職學校的畢業生也不得不加入畢業求職的大軍中,和大學畢業生爭奪工作崗位。目前,很多的中職學校采取的是將用人單位請進學校,由企業和學生根據自愿的原則雙向選擇就業單位和就業崗位。作為學校,平時必須要對學生進行正確擇業觀的的培養教育,以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就業。
關鍵詞:中職學校;正確擇業觀;職業教育
中職學校是以培養從事技術類工種的專業中、高級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機構。作為學校來講,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科學的定位和選擇職業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將是我接下來要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一、中職學生擇業中的問題
1.學生自我認識不足,對工資的期望值過高
首先,中職學生在就業時一味追求工資待遇,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正確的估計。其次,中職學生對自己的工作能力認識不足。很多工作要到工作單位之后進行培訓上崗,有一定的實習期,并非畢業就可以勝任。此外,剛畢業的學生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工作能力有限,工資比較低。
2.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和鉆研精神
中職學校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雖然有師傅指導,更多的時候需要自己通過看書思考鉆研解決,是一種自學能力的體現。而中職學生習慣了依靠老師、同學,一旦出現難題需要自己解決,往往無從下手,不知所措。
3.學生缺乏吃苦耐勞和甘于奉獻的精神
中職學校的學生剛步入社會,往往不能對自己正確的定位。沒有調整好心態,導致在擇業時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已經進入企業工作的學生,往往會由于經常加班、生活條件艱苦等原因放棄已經得到的工作。
4.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中職學校的學生走入社會的年齡較小,社會閱歷少。在行為禮貌、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不善于溝通缺乏團隊合作精神。而在工作中,團隊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工作需要團隊的配合,集體的智慧。
二、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企業所需要的學生首先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較好的思想品德,規范的行為習慣,能吃苦耐勞,有較強的組織觀念和服從意識。還有就是員工的工作態度,員工的工作態度是大部分企業最為看中的,工作態度很大部分是受個人在校期間的生活習慣性格影響的,一旦養成,很難改變。
三、建立正確的擇業觀
1、幫助學生找準職業定位,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方向
分析上述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中職生中存在著自我定位不準確、脫離實際的問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識到中等職業學校是為企業培養員工的場所。企業中技術性工種、崗位是相對較少而勞動強度較大的,脫離這種實際擇業是不現實的,必將被企業所淘汰。
2、轉變觀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
首先,中職生應從實際出發,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強化先求生存后求發展的就業理念;其次,要意識到我們在步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初,積累經驗,培養能力,繼續學習是最重要的,重生存求發展是中職生選擇職業時所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暫時不要將工資待遇保障看得太重。
3、學會辨證、發展的認識企業的工資待遇及保障
中職生對企業的工資待遇過分的看重,而不能意識到決定工資的因素,教師要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這一問題。企業員工的工資待遇、保障是與工種、崗位、勞動強度相對應的。一方面,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經濟組織,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超出實際來制定工資標準、待遇保障。另一方面,企業是不斷發展的,員工的待遇會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改善和提高。在企業中由于員工的努力程度不同,其工作崗位和待遇也會不斷地調整,這是市場經濟的法則。
4、引導學生樹立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擇業觀
中職生不愿吃苦、不能吃苦的現象令人擔憂。能吃苦既是一個人積極進取、勇于奮進精神的體現,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不可缺少的優良品質。中職生如果沒有吃苦耐勞的思想意識和思想準備,只圖工作簡單、輕松,只會錯失機會,面臨就業的失敗境地。
四、幫助學生做好充分擇業準備
1、幫助學生做好擇業信息準備
在參加招聘的過程中,有些中職生只關注企業一般資訊,如工種、待遇等,對大的環境方面,如從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發展的走勢上,以及從企業發展狀況、發展方向的考慮上存在缺失,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及幫助,以提高就業成功率。
2、引導學生做好擇業品行準備
一般來說,招聘企業對中職畢業生的能力低、水平總體不高的情況是了解的。但由于招錄的員工所需要工程、崗位技術含量并不高,因而對招聘對象的定位也不太高。但在守紀律、講文明、能吃苦等職業操守方面要求較高。為與之相適應,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向學生滲透職業素養的內容,強化中職生日常的習慣養成,為他們今后的招聘提供品行上的準備。
3、鼓勵學生做好擇業實踐準備
中職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缺乏實踐鍛煉是他們的共性。而招聘企業又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實踐證明,參與實踐活動機會多的學生,他們的擇業成功率相對就高。教師應經常性地鼓勵引導中職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使他們能獲得思想上的陶冶、精神上的錘煉、品質上的提升,就是為學生日后的招聘做出了實踐上的準備。
4、教育學生做好擇業心理準備
中職生能否在招聘出勝出,其心理準備也是十分重要的。心理素質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既有學生內在因素,更有教師平時的心血。日常生活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心理狀況,做好心理輔導,強化心理訓練,提高心理品質,為學生做好招聘前的心理準備,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中職畢業生由于年齡偏小,社會閱歷不足,導致不能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做出科學的判斷。作為教師,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擇業觀與企業的實際和社會的實際更貼近,立足現實,腳踏實地。在平時的教育中對他們強化擇業觀的培養,為今后成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關于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的思考.石英,周玉敏.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2]
[2]中職學生加強構建學生正確就業觀探究.李金慧.基礎教育.2014[24]
[3]目前中職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賀志華.2017[13]
[4]中職生與企業員工的職業預期的對比分析.鄧學易,黃日強.2013[06]
作者簡介:王淮瑩(1982-9)女,漢,遼寧省錦州市,碩士,講師,鐵路運輸管理。